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初出茅庐的王皓作为三号单打出征奥运会,一路杀进决赛;2008年,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中流砥柱再次出征奥运会,单打决赛不敌同门师兄马琳;2012年,王皓作为男乒“老将”,将带着小师弟们再战奥运。  相似文献   

2.
柯瑞子 《乒乓世界》2012,(12):18-19
王皓最终挤掉孔令辉,获得雅典奥运会单打名额,是个意外;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三号,一路杀进决赛,是个意外;决赛中王皓被韩国独狼柳承敏——一个从来没有输过的对手击败,更是个意外。这是那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丢掉的唯一一块金牌,也是男乒以及中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赛后刘国梁搂着王皓走出体育馆的那一幕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3.
三段分析法经常被用于小球比赛领域,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分析王皓连着三届奥运会都是奥运亚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宋斐 《乒乓世界》2004,(11):2-23
“男单比赛向来是乒乓球项目中竞争最激烈的。世界上水平接近的一流高手都有可能获得冠军.除去实力外,心态甚至是个别突发性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比赛的最终结果……”这是刘国梁在中国公开赛长春站比赛时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的原话。9月23日到26举行的日本公开赛成为了刘国梁这一论断的有力论据:世界排名第36的罗马尼亚人克里桑击败了王皓、斯米尔诺夫和波尔之后杀入男单四强;法国人埃洛瓦以4比3将夺冠大热门王励勤淘汰出局。在男单决赛中笑到最后的是小将陈玘。他在决赛中以4比3战胜庄智渊。捍卫了自己“新人王”的宝座,同时也在奥运会男双夺冠后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在男双决赛中。王励勤和阎森以厚积薄发之势击溃了奥运会亚军得主李静和高礼泽。他们的出色表现让众多球迷对这对昔日的黄金搭档再次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王皓2004—2012年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失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王皓奥运会比赛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王皓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失败的共同特点是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其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单局连续失分比较高,单局一次最高连续失分为8分,而且单局中普遍至少是两次连续失分的结合;王皓与柳承敏、马琳、张继科比赛中发抢段失分率都在45%以上;接抢段二、四板主动失分率在降低,但被动失分率在增加;相持段中第五、六板的失分率高达45.7%。  相似文献   

7.
士兵突击     
《新体育》2012,(9):11-11
北京时间8月2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第二场半决赛,中国选手王皓(左)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追了四局最终4比1战胜中国台北选手庄智渊,与队友张继科会师决赛。图为王皓与主教练刘国梁互敬军礼。  相似文献   

8.
张辉 《乒乓世界》2008,(12):123-123
九年前,马琳与刘国梁在荷兰的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直拍巅峰战,九年后,在北京奥运会,直拍大战再次令球迷大饱眼福,只不过,对手换成了王皓,而马琳终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马琳与王皓,谁赢得更多?  相似文献   

9.
兄弟     
11:10,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第五局,王皓落后一分,这时他的眼神看向张继科,默念了句什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对面的张继科盯着球台,没有看任何人。电视机的镜头这时给了坐在观众席的刘国梁,他微笑着,看着两个徒弟。接着王皓发球,追平比分。张继科一直看着地板,发球,得分,再由王皓发球,接着王皓将球打飞,张继科拿下比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战胜王皓夺冠后撕开球衣怒吼的场景,被球迷评为张继科“十大经典瞬间”之首,这是他个性中血性部分的爆发,也是他压抑多年之后的释放。6个月后,巴黎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张继科逆转战胜王皓,高举双手,环顾球场,一年内,他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大满贯”中的两冠。  相似文献   

11.
xiaoling 《乒乓世界》2010,(10):142-142
中国公开赛落下帷幕,随着张继科的最终夺冠,马琳再度与冠军擦肩而过,而同为前奥运会三大主力的王励勤和王皓,则分别止步于四强和八强。伦敦奥运周期未过半,昔日的领军人物在小将们的冲击下逐渐风光不再,尤其是赛前大热门王皓,在乒超联赛中刚刚找回状态的他再度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7,(10):6-6
除了足球运动之外,在中国体育大多数项目中,运动员们让教练员们伤脑筋的,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不够"坏";具体到王皓,就是不够"凶",不够"狠",不够"绝"。回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王皓与柳承敏的决赛简直就是乖乖少年与真老虎之间的对抗,技战术的问题,倒在其次,王皓就是让人觉得太温柔了。人要是温柔了,拿什么对付老虎呢?乒乓球选手的"坏",首先就是聪明,绝顶聪明,你要是聪明了,"坏水"就挡不住地往外冒。聪明人干出来的"坏事",让人见了,首先是想笑。  相似文献   

13.
从雅典回来之后,我看了一些媒体报道,也听到一些球迷的议论,认为男单半决赛那场球,是王励勤让给王皓的。《乒乓世界》记者既然正式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想借杂志一角正式地谈一谈。 很多人对于男单半决赛的猜测,是缘于王励勤和王皓之间的以往战绩以及王励勤这场球的失常发挥。王励勤是奥运会男单头号种子选手,他们俩平时在队里打,除了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他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输给了王皓,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励勤的胜率非常高。但也正  相似文献   

14.
马有顺 《乒乓世界》2005,(1):105-105
所谓“爆冷”是指名不见经传的弱者一举击败了名将。在2004年的世界杯赛中.巴西年轻选手蒙特罗淘汰奥运新科状元柳承敏即为例证。但有些场次的胜负称为“爆冷”却难免牵强。比如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就不能称为“爆冷”。我认为.王皓输球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男乒"直通鹿特丹"世乒赛队内选拔赛日前结束,王皓夺冠众望所归,但是王励勤、马琳和马龙的惨淡成绩让人大跌眼镜。一度撑起国乒门面的"两王"和"两马",如今只剩王皓独木支撑,难道国乒已经告别"四大天王"时代?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2,(9):48-50
王皓用了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来冲击史无前例的金满贯梦想!张继科也在向出道一年内就冲击大满贯最快速度的记录挑战!这才叫真正的巅峰大决战!!而我又要陷入一种幸福、残忍、纠结的心态中,这种感觉真的不知道怎样表达了!这样的场面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是马上要出结果了,我真的不敢面对了……王皓战胜庄智渊之后的那一瞬间,刘国梁蹦了起来,两位中国选手如愿以偿地会师决赛了。  相似文献   

17.
马寅 《新体育》2008,(10):44-46
美国女排上一次打进奥运会决赛,还是24年前洛杉矶奥运会的事。当时阻挡美国人夺冠脚步的,是志在夺取”三连冠”的中国女排。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新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偶像无国界     
张娴 《乒乓世界》2005,(4):106-106
中国,韩国。当白云滑过机翼的时候,已从一个国家掠过另一个国家。几个月前,王皓在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中输给了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其实王皓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但整个春天还是他的。大部分韩国人,都是从那一刻起,喜欢上了王皓。他们和中国皓迷一样,把岁月的悲喜孤注一掷地倾注于自己的偶像,年仅21岁的王皓身上。他们不会讲中国话,可他们会很认真地拼着”wanghao”;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较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