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盛传已久案例: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匕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点评道:“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读完此例,我不禁沉思良久。这是一堂语文课中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这位老师处理这一个细节的过程,值得深思!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只关注华而不实的教学思路,还是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张守信 《班主任》2008,(3):41-41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布置作业时,老师会说:“好好做,看谁先完成。”说完了总是不放心,又补充一句“如果不及时完成,我会……(怎样惩治之类的话)”;打扫卫生时,老师会说:“大家一定要认真打扫,如果扫不干净,我要……”;背诵课文时,老师又会说:“比一比看谁先背会。”说完又加一句,  相似文献   

3.
朱斌 《现代语文》2009,(8):72-73
笔者上完《泪珠与珍珠》这一课。这个老师评论说教态自如,教学语言丰富: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效果很好;另一个老师说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笔者不禁飘飘然,只听见今年刚毕业的小应老师低声说:“课堂中,一个学生小声说过‘牡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也不知道,牡蛎到底是怎么样的动物?”“是啊,我也不知道,牡蛎是不是就是我们中国的蚌啊……”“它是不是好吃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笔者愕然,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课堂中笔者是听到的,因为和自己的备课不符合,只好装作听不见。笔者想:如果自己当时接过那位学生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陈智明 《广东教育》2002,(11):42-42
“趣味开讲”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些教师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加上对教学艺术了解不多,不懂得开讲艺术的意义和作用,认为“趣味开讲”是浪费时间,是“多此一举”。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二册中《圆锥的体积》,他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引入的:上课了,老师一手拿教科书,一手提着一只红色有盖塑料桶走进教室,然后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这只桶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这只桶是圆柱体。”接着,老师请学生猜一猜这只桶里装了些什么,大家抢着…  相似文献   

5.
<正>蒋雄超老师是一位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劳动正高级教师。初识蒋老师,缘于2020年下半年的一次教学评审。我有幸聆听了蒋老师的学术报告,对其提出的“三主两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样态”深表赞同,同时也引发思考:当下的劳动教育不缺政策、理论,需要的是可操作、接地气的课程建构。由此,对蒋老师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方面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形成了“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师给,生收。”的关系,学生成了机器。另一方面表现为以教师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复制老师讲授的知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厌学。在《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而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信往来     
《辅导员》2010,(10):7-7
陈培凤:宁老师您好!您的文章,闪光之处很多,“三流的教学目标、一流的贯彻执行比一流的教学目标、三流的贯彻执行强得多”,这种说法很有意思:现在我们抛开文章来畅谈教育教学,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内容是“抢救伤员”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疏忽,出现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组的情况。当轮到这个男生背女生跑时,中断了练习,只听那男生一声喊:“老师,我不背,她是女的。”随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整个就乱了套。面对这个意外情况,我大喝道:“同学之间有什么男女可分的,这是在上课,不要扰乱纪律,快背。”面对我的训斥,那个男同学很不情愿地背起了女同学。下课后,我把那个男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教育,那个男同学虽然口头上接受了批评,但走出办公室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好像很不服气的样子。我知道,这是一次不成功…  相似文献   

9.
一次送教下乡.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的音乐课.教唱歌曲《拍皮球》。有一个教学片段令我难忘,3 5/花皮,5 0/球,3 5 5 0/真可爱,为了引出休止符的教学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演唱口型.为什么老师唱到“球”字和“爱”字时要立刻闭上嘴巴一下,立刻有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因为歌谱那几有个逗号”。顿时.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0.
一、“二类宇”教学的尴尬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网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  相似文献   

11.
唐爱华 《山东教育》2005,(19):128-128
最近听了一节数学课《年月日》,课始老师问:“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几个学生汇报后,老师准备向下进行,这时,一个男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还知道闰年是怎么产生的。”“好,我们等会儿再说闰年的产生,好吗?”老师请他坐下了。课继续进行,终于学到了闰年的特点,男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边举边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是为什么。”老师用手势示意孩子坐下,继续教学。下课的铃声响了,男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没说呢!”老师愣了一下:“噢,下课后你再讲给同学们听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种应用兼思维型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升学指导的弊端,不强调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习题的操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指导的“强”与“弱”,只有在认识应试指导的“强”与“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功更有得天独厚的作用,然而在写字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往往持久性差、注意力分散、好奇、贪玩、自控力弱,大部分学生开始好奇、有兴趣,但稍作了解后便开始冷淡。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14.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温杰 《教育文汇》2004,(1):29-29
魏书生老师说:“我是个懒老师”。名师自称是“懒老师”,令人吃惊他的学生对他这样的“懒老师”又大加赞赏,说“老师还是懒一些好”,更令人不可思议。其实,仔细想来,师生之间的这一唱一和绝不是一句笑谈,而是在撰写现代教学理念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郭银增 《山东教育》2009,(1):120-120
我从教8年,她相伴8年;我从:一个无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到一个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是《山东教育》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她就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认为:能上课,责任感强,有爱心的老师是好老师。“能上课”是师能的关键。“高度的责任感”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有爱心”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1,(10):39-40
微格情境纪老师讲完了三位数乘法,出了5道题让同学们计算。纪老师巡视后回到讲台,让同学们停笔,说了两三遍,金龙还是不停笔。纪老师有些生气地叫起他:“金龙,你站起来!老师说了两三遍‘停笔’,你为什么不停笔?”金龙站起来,小声说:“我……我想把这道题算完。”纪老师:“你算出来了吗?”金龙:“没有。”纪老师:“为什么没有?你现在在算哪道题?”金龙:“我……我在算2113×123等于多少。”纪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是三位数乘法,你为什么要计算三位数乘四位数?”金龙瞅了一眼同桌高红,低声说:“我……我看见高红…  相似文献   

20.
周婷 《江苏教育》2007,(18):26-27
读方海莲老师《透视语文教学中的“伪思考”》一文(《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7.6)也引发了我的思索: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避免“伪思考”,追求教学的真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