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科学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并承担着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来有效激活学生们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实践创新、自主学习以及积极探索等素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做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教育性"学科,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任务的完成,关系着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1.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科学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陶林 《内蒙古教育》2006,(11):15-16
科学课程在小学开设三年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科学教师都知道,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堂是学生亲历科学的场所,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科学发现时那种典型的思维过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缺少深入理解,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机智与灵活的应对,往往造成科学探究的表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甚至走入科学探究的误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点燃,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一、语言的随意性导致探究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科学教师语…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就决定了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这些主要是通过每堂课的科学学习来培养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教师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是任课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科学教材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内容蕴含了丰富的德育题材。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这样才能真正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并将这份责任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中,许多的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和生命意识、环保意识的形成,教师要根据科学课自身的学科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和升华课堂中蕴藏的德育素材,促进学生的德智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科学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片新天地,德育之花也必将在科学课堂上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设计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实际上也是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学校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广阔的创造空间,不仅活化了科学教学,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熏陶,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和高度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教学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工作,基础教育学科将紧紧围绕科学育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深化科学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丰富科学教育系统建设与实践,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新的教学模式!这都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课堂教学改革始终与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放在课程的视野下去审视与革新,才有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学的科学课程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一些有关科学的通俗、浅显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得这些通俗、浅显的基础知识的方法,甚至要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实际使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任务,优化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研究》2018,(2):94-99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共识,但要让这种教育共识落地,就需要推动原本培养学生"双基"和"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由于核心素养与学生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责任,提炼学科课程的科学价值,激发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通用学习能力,才可能让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并具备习得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转变。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全面转型,还需要建设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引领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进入课堂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淑娟 《小学生》2023,(12):49-51
科学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当下,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价值认识,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活动,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打造高效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多元化活动设计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将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挑战。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要面对40多个学生。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存在一  相似文献   

16.
杨尧飞 《教育》2014,(29):5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上好一堂高效、成功的科学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开发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对新老科学老师来讲都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围绕该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环境与设施是人的课程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资源的主体。就教师而言,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就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与利用学校  相似文献   

17.
陈光远 《考试周刊》2013,(92):127-127
近年来,教育体制不断推陈出新,初中历史这门课程的改革方案也应运而生,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则不仅需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需要学生对所学的历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热爱这门学科。作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慢慢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共同关注,对课堂教学更是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既需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则属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要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制定部分恰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学习体系一直是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列为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后,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科观念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化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理解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观念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葛淑红 《考试周刊》2009,(21):194-196
让学生体验达成目标的愉悦感和成功的胜利感,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和谐圆满的结局,是科学课程改革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有效、和谐的科学课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