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易》太极寰演模式是——宇宙时空周寰运转、返演开新。寰演着的时空,本质上没有绝对的初始点,只有相对的起点。太极发动,运化为分合对转的阴阳气态,形成最初的天象,呈现出不同的性状和层级,分衍成星云星系星球等各类星体及万象物类;由“太极发动到演化生成吉凶大业”的变换流布、寰张廻缩,是《周易》经传描述的宇宙时空机理图景,就是《周易》时空的寰演模式;易卦爻象网络系统揭示了这一模式的规律法则、性质功能和原理机制,全息涵映着天地人演化的物象态势和时空运程。  相似文献   

2.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吴瑶 《华夏文化》2020,(1):12-13
正《周易》作为六经之首,历代注书不辍。自秦汉以降,学者泥于象辞,专于术数,至王弼《周易注》,一扫前代繁冗拘迫之风,开创以义理解读《周易》的先河,并影响此后数千年的《易》学历史。除了《周易注》本身的内容与解《易》之法,王弼《周易注》本身经传合并的编排体例亦成为后世主流的《周易》本体例。对此,程颐的《周易程  相似文献   

4.
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与《周易》关系如何,是中国学术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确如古代史籍所说,孔子长期研习过《周易》,并亲自撰作了《易传》,那么《易传》便是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同时探讨《周易》这部举世重视的古书的性质,必须与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这会使  相似文献   

5.
正一當前易學研究盲點關於《周易》全書的形式與內容,前賢舊解其實已經談過太多了,但是若從"新角度"而論,近代比較能突破舊解,有大膽講法,要屬李鏡池《周易通義》。此書提出來的三個重要見解最有啟發性,玆歸納李鏡池說法大致如下:其一《周易》本來的面目是每一卦大多有一個"中心"内容,不是雜揍的。用今人文學理論來說,就是《周易》每一卦大多有"主題"。其二不但有主題,每一卦六爻的内容也是"按先後層次排列的",這一觀點再次申明《周易》卦爻辭不是雜凑而成,而是經過精心編排,  相似文献   

6.
《周易》在中国经籍中最富有哲学意义,影响深远。相传孔子老而喜《易》,作《易传》,近人多怀疑其说,然而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经传竟能证明孔子与《易传》确有密切关系。孔子嫡孙子思所著《子思子》已佚,尚有四篇存在《礼记》书内,其思想及所载孔子论《易》语,均可与《易传》印证。荀子也以《易》学著称,其学来自年辈和子思相若的馯臂子弓。《荀子·天论》的思想本于《易传》的《繋辞》,在《大略》中还直接引用《彖传》、《说卦》和《序卦》。继荀子之后,汉初的陆贾、穆生等都精于《易》学,他们或久居楚地,或本来就是楚人。这为流传在楚地的帛书《周易》经传提供了历史背景。帛书的发现和下面两篇文章的论述说明,《易传》绝不是晚出的作品,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不可离开《易传》。  相似文献   

7.
姚小鸥 《寻根》2004,(2):34-37
《周易》本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占筮书。自从孔子作《易传》以来,学者又相继挖掘出其中深湛的哲学内涵。至于人们留意到《周易》中的古歌,是较晚近的事情了。对《周易》古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一研究拓展了《周易》研究的领域,扩充了先秦诗学研究的范围,对《易》学和《诗》学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9.
虞翻易学依托《周易集解》得以留存于世,虞氏《易》注讲究卦变、互体、半象、飞伏等条例,《易》注术语丰富。这些术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位、中、应、承、乘、旁通、比等术语是对先秦易学术语的赓续,隔、半象、消息卦衍卦、成既济定说等术语和体系,则是虞氏对汉代易学的吸纳与新变所在,梳理虞翻《易》注的术语系统,有利于厘清虞翻易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的思想资源,尝试对《周易》文本及其言说方式进行一番"存在论"的诗学解读,着力就《周易》文本所涉及的语言概念问题、《周易》八卦作为元语言结构对于世界诗性意义的开启、《周易》"三才"思想对于人之主体性诗学价值的颂扬、《周易》的作品创建及其文本诗性言说方式对于中国人"诗意栖居"生命形式的根本奠定等诗学问题展开具体讨论,以期能对《周易》所蕴含的诗性精神获得一种整体性的初步把握。  相似文献   

12.
易有广狭二义:广义指<连山>、<归藏>、<周易>,狭义指<周易>.<易>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八卦、重卦的出现,初步形成一个占筮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三个占筮系统,后一个比前一个为优,最后以<周易>为最优,足以流传后世,供人研习.本文着力对<易>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问题作出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研究中“《周剔热”的出现以及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深入研究,《周易》尤其是《易传》的学派归属问题成为易学研究的新热点。仅笔者所见,1989年至今发表的有关论文40多篇,专著一部,在山东等地召开的不同规模的易学研讨会上,《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为与会学者所关注,争论比较激烈。1989——1992年间发表的有关意见主要集中了通行本《周易》的思想特色及传承系统。1992年,湖南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后湖南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此后又陆续公布了帛书(周易》的大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按照《周易》早就定型的卦序排列,“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卦,緊排在“乾”、“坤”,“屯”,“蒙”四卦之後。而“需”卦的組織形式,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也是較为特出的。像“需”卦這樣,包括卦題,同時六爻之中有五爻都是以卦名開頭的卦,在《周易》六十四卦裏只有“需”、“賁”、“咸”、“井”、“鼎”、“震”、“艮”、“渙”八個卦。這些卦各爻的内容含義,無一例外都緊扣卦題,可以說卦題之字義解開,全卦的内容也就隨之明晰了。不過,各家說《易》,對於卦題的解析往往就很紛紜、  相似文献   

15.
郑熊 《华夏文化》2016,(1):38-39
正对儒家经典《周易》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就有从具体概念入手来研究。现有从概念入手来研究《周易》的成果,主要涉及到"诚信"、"象"、"天地"、"周"、"小"等,对《周易》"中"概念的研究则不多见。此外,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具体概念含义的演变来考察儒学形而上学化趋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希望通过对《周易》"中"含义的解读,来显现儒学发展的形而上学化。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17.
《周易》之「易」探幽董希平一对于“易”的理解,西方人要简单得多。1950年由卫氏德译本转译为英文的《周易》,号称英语国家的“标准译本”,在西方有着极大的权威性。其书名译为“TheICheng;orBookofChanges”,“易”即是“变”,这是西...  相似文献   

18.
冯时 《中国文化》2010,(2):65-93
##正##《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钩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于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为《周易》之首,其定阴阳之旨尤显,为易学建构之关键,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核心思想的体现。后人传《易》,于经旨或得或失,故拙文不拘十翼之说,而拟通过对两卦卦爻辞本义的分析,寻找卦爻辞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其作意。我们认为,乾、坤卦爻辞之形成关乎古代观象授时制度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制度,为古代社  相似文献   

19.
<正>五十余年,我学易研易论易,付出不少心血。而今退居珞珈山,安度晚年,于易学仍时有萦怀。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全国掀起的"周易热",我的《周易》研究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阐述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意在促使易学研究步入健康发展轨道。长期以来,《周易》文化价值受到严重的人为扭曲,在社会上被视为单纯的占卜之书,故不可不辨。为此,全面剖析《周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经传分治”是郭沫若研治《周易》的重要方法,具有超越前代的眼光与视界,成为推动《周易》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并为《易》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沫若“经传分治”治经方法的学理基础与文化根脉需要系统把握,对其依靠主观臆想、“精神考古”得出的某些结论,则值得进一步的审视与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