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传统意义上所认识到的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因素之外,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受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和它对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公共外交在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以保障公共外交发展、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相匹配、价值观定位优化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身份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对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声誉的影响;提升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观念认同。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关于道德的问题的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要求最低限度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在精神上的最后防护.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共同价值观都体现了最低的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以及广泛认同的涵义。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底线伦理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7,(4):48-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宏观层面的价值理想、中观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微观层面的价值要求,是保证顺利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性存在,它在全社会的广泛培育和积极践行,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道德机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科学把握,明确了我国社会现行的道德机制在道德评价、道德约束、道德奖惩和道德实践等各方面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有效培育和积极践行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进一步探究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过程中社会道德机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道德价值观不是灌输而来的,其形成基于个体的选择。教师运用道德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发现、领悟,逐渐明白道理,形成自己的认识,物化自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78-2022年间不同时段的实证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中国儿童呈现良好的道德风貌,如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热爱国家的家国情怀、崇尚正义的社会意识、遵纪守法的法治理念、辛勤劳动的道德意识。同时,缺乏格局、功利化倾向明显、发展非均衡化也是制约新时代儿童良善道德风貌形成的重要因素。未来关于儿童道德风貌的研究,从内容层面来看,关于儿童道德状况的整体性研究仍需加强;从方法层面来看,科学、统一的大规模动态追踪监测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内隐道德人格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转向。基于内隐社会认知视角,内隐道德人格被理解为解释社会事件时道德图式的习惯可及性。对于道德人格的测量,研究者发展出一些测量内隐人格的方法,其一为测量道德习惯可及性的自发特质推理、词汇决策任务;其二为测量内隐道德人格的内隐联想测验。关于道德人格研究,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依据,在测量方面应强调生态化和多元方法的交叉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在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的历史、内容、比较、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观点纷呈,出现了很多研究热点.但在理论的挖掘、个体的道德与社会规范、理论的借鉴与运用等方面,还需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道德文明演绎的历史长河,人类对于道德的研究可谓横穿古今,纵贯东西。虽然差异、分歧一直是引起人类各种纷争和杀戮的基本源头,但人类在道德的需和需的道德方面却总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种共同的需促使人类最终把道德的探究作为他们共同的主题。于是,一批批杰出的道德文明探索者和诠释者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涌现出来,逐渐架构起道德文明的基本框架并引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人类为什么需道德以及人类到底需什么样的道德就自然成为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旭 《广东教育》2013,(11):71-7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术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十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礼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暴力研究的兴起,暴力态度逐渐成为暴力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研究者主要就暴力态度的概念、结构、测量方式、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是,由于暴力态度的研究刚刚兴起,关于暴力态度的研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比如,暴力态度概念和暴力态度结构的进一步探究,暴力态度测量方法的完善,暴力态度实证研究的深化以及开展暴力态度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有关于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分别以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使用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丰富,还需更加全面;研究视角注重横向分析,纵向研究不足;研究方法重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以价值多元化为背景,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和道德环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内涵的指涉对象构建研究框架,以指向自我、指向具体他人、指向抽象他人和社会、指向国家和民族四个维度为基本框架,从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隐含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受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大部分德目上,都比较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相对传统的价值观而言,他们表现出更明显的时代特色,而道德行为大多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倾向于主流,但在道德推理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同伴群体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应当顺应这种多元的状况,从崇尚道德权威的传统转变到尊重道德理性的教育,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以使大家共享的价值观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13.
“重建人文”与语文教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学术界关于“重建人文”、“重建道德”的讨论十分热烈。这场大讨论,针对社会风气逐渐远离传统、教育失误、价值观“物化”的种种负作用,针砭时弊,目的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恢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复兴我中华。  相似文献   

14.
罗国杰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他曾进行过认真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传统道德这一概念做了界定,归纳出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确立了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继承优良传统道德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区分精华和糟粕的标准,还对传统伦理教育思想、传统伦理思想史及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如何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和观念,比如生活追求、道德信条、纪律规范、价值判断和情感体验等都会受到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稳定但日趋成熟,所以大学期间是一个人道德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便面临着怎样教育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道德情操,做出合适的道德行为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价值观的基本理论,通过阅读有关文献,概括出道德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形成了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了当代高校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迎丽 《天津教育》2020,(1):175-176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的培养。在众多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培养独立人格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初中生开展全面而丰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势在必行的。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法律的魅力,认识遵法守法的重要性。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本文探讨出部分策略,希望能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榜样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榜样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同。进一步增强榜样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力,需要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拓展榜样教育途径,提高教育者的榜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谢乃仁 《考试周刊》2024,(11):139-142
在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进一步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对初中阶段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初中教育环节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积极的教学意义。身为教师,应结合相关元素融入生活化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就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