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课文第一部分为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第二部分为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第三部分为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点评:有人说:“月圆是诗,月缺是梦”,那是因为几千年来有太多的人把月亮作为自己情感寄托的对象。毫无疑…  相似文献   

2.
《乐羊子妻》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叙事简炼,语言流畅。文章条理清晰,蕴藏丰富,如果从“二”入手巧析课文,不无裨益。两大部分文章三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乐羊子之妻的身份。第二部分(2~3自然段):通过  相似文献   

3.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5.
<正>《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由寓言诗改写的童话味很浓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故事。文章浅显易懂,可分为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3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奖杯后得意扬扬,不思进取。第4自然段写蜗牛因自满,翅膀退化,再也不能飞上天了。课文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的  相似文献   

6.
一、两起两收的对称美纵览全篇,首先会感到行文布局谋篇的对称美。全文共计5个自然段,根据事件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2自然段为第一层(略写),第3自然段为第二层(详写),4、5自然段为第三层(略写),整体呈现“二一二”的结构布局。第1自然段写“攻”:秦晋联合,大军围郑,来势汹汹,锐不可挡;郑国岌岌可危,朝夕难保。第2自然段述“守”:国难当头,命悬一线,郑国君臣惊慌失措,一筹莫展,烛之武临危受命,勇赴国难。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矛盾冲突的双方入手,写“攻”述“守”,秦晋联合而郑国孤危。中间一段是全文主体部分,详叙烛之武游说秦伯,离间秦…  相似文献   

7.
衬托对比针砭时弊———《捕蛇者说》的艺术特色江苏/王丽蕾《捕蛇者说》是唐代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时写的。“衬托对比,针砭时弊”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又分三层意思: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强调蛇毒性猛烈可...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第四册18课《精彩的马戏》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部分具体写马戏表演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的观后感。课文的重点是写马戏表演:猴子爬竿,熊踩木球,羊走钢丝。这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都是先概述表演什么节目,接着详述表演的过程,最后叙述观众对精彩表演的反映。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作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作如下考释:一、《鲁迅的精神》分段的商榷《鲁迅的精神》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教参》认为“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分为三个结构段,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把第1、2自然段归结为第一部分。这样划分,一个最明显的难题出现了:第二自然段末尾不是句号,而是冒号,这个冒号怎样向学生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小学语文义务教材第六册第 1 2课《我爱故乡的杨梅》。通过对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 ,但层次清晰 ,语言优美感人。课文可分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 ,作者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 ,点明了我对故乡杨梅的热爱之情 ,统领全篇 ;第二部分即第二自然段 ,讲了春雨中杨梅树的美好可爱。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雨中 :杨梅树尽情地吸吮着 ,欢笑着 ,饱含着自己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和口尝具体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颜…  相似文献   

11.
《火烧云》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文语言活泼,文辞优美。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品析课文的语言,体会文中的情趣和学习作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一、初读感知,疏通文路上课伊始,教师可结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从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入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情景;2至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2至3自然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说的段落,指意义段,或称结构段,它是文章结构的外部形式。层次,指文章叙述的先后次序。段落大于层次,层次又大于自然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空间顺序分为两个意义段。第一部分共有八个自然段,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自然段总写百草园是乐园;第二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还可以按整体与局部,植物和动物,静物与动物再划几个小层次);第三至六自然段,插叙美女蛇的传说;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冬天的百草园。当所选的文章或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第十册《望月》是一篇散文,作者文笔生动活泼,以江中行驶的轮船甲板为地点,以宁静洒脱的月光为境,以“月”为线,写了月光照映下的江景,望月时“我”与小外甥赛月诗以及小外甥对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十分出色的说明文。其说明技巧主要有四点:一、采用先总提后分述的说明方法。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从几个方面层次井然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全文的中心。接着从四个"讲究"(3一6自然段)和三个"美"(7一9自然段)两  相似文献   

15.
苏洵的《六国论》,课文把它分成五个自然段,我主观判断,大概编者是这么考虑的:《六国论》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第一自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并从两个方面(赂秦者与不赂秦者)进行说理;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第二自然段从“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自然段从“不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部分(四五自然段):总结历史教训,讽刺北宋“为国者”吸取历史教训。 但上面的考虑,如果认真一推敲,就会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出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层。第三自然段实际上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出各国迁灭的原因;第二层:论述燕赵灭亡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第三层:用假设的语气,谈“三国各爱其地,齐人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17.
《将相和》(第十二册)第八、九自然段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生: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  相似文献   

18.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仿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我们应顺应孩子的成长天性,搭建好由读到写的桥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句式的仿写,学遣词造句。三年级习作重点是段的训练,从选文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编者用心良苦。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二自然段的因果句式,第三、五自然段的并列句式,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总句式,还有第六自然段的总分句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