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
孙丽丽 《文教资料》2008,(23):25-27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所以我国有很多悲剧作品仍然沿用古希腊悲剧风格.<雷雨>没有摆脱希腊命运悲剧的模式,其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命运,被命运所牵绊.即使他们对待爱情再执着,理想再完美,再想妥协,可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开启那扇希望的"窗户".  相似文献   

3.
茅盾小说具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色彩,茅盾从悲剧美的高度,塑造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揭示了各类悲剧产的客观环境与社会因素,寄寓着他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憎恨与反抗、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茅盾小说中的各类悲剧色彩斑斓,因其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石,故色调有别于中国或西方的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王娟 《海外英语》2012,(1):219-220
《漫漫旅途入夜来》揭露了美国现代人的悲剧生活。通过分析剧中每一位人物悲惨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得出结论,现代人的个人悲剧主要是由人们的内心渴望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生活似乎跟每个人都开了个玩笑,他们想要的和现实如此的不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掌控着每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尤金.奥尼尔悲剧观的核心内容。尤金.奥尼尔对生活主要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为切入点,对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由于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的悲剧带有宿命性,人与自然之间是矛盾的、对抗的,主张人反抗自然、征服自然,在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的命运带有悲剧性.我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融合的,追求中和之美.这种文化的差异对东西方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产生侧重刻画忍从型悲剧人物或侧重刻画进攻型悲剧人物的差别.本文对一些东西方悲剧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雷雨>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笔下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是悲剧性的,其悲剧的产生是由人物性格、命运乃至社会的残缺酿成的。人的灵魂的被束缚、主体精神的失落与社会现实之残缺面,主导了人物的残缺悲剧。体现了作家对人的生存方式、生存价值的探求、对社会存在方式、价值及历史文化心理的观照。  相似文献   

8.
唐代咏史诗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其表层是个体悲剧意识,深层是历史悲剧意识.前者从对悲剧性历史人物的一再吟咏、对历史人物悲剧意蕴的深入开掘反映出来,后者则渗透在对历史上的个体及王朝悲剧命运的体悟之中.  相似文献   

9.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陈红美 《文教资料》2008,(25):27-28
<还乡>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经历一种悲剧命运.本文试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还乡>中的悲剧环境和人物的悲剧性格,探讨女主人公游苔莎的悲剧成因及其作品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为奥尼尔赢得第三次普利策奖。奥尼尔选择小人物作为悲剧主角。通过展示他们同悲剧命运及生存困境的不懈斗争,直至回归平静的人生历程,高扬悲剧精神,即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地接受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2.
紫式部在她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塑造了许多命运多舛的女子的形象。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小说并非是专门为封建社会的女性而写的作品,但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紫氏部的揭露与批判以文学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3.
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李煜后期词的悲剧特质对当代人欣赏借鉴和感悟生命悲剧,均具有比较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女剧作家及其悲剧剧本来看,女性是悲剧性别,现代女性悲剧往往以作为家庭叛逆的女主人公死亡或出走为结局,演绎着由生活而学的悲剧。现代女性戏剧中的“家”,既没有使女性们成为独立意义上的人,也没有让她们摆脱被男性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小说在平和冲淡下隐伏着悲剧意蕴。早期作品仅有一种淡淡的哀戚,后来逐渐变得十分鲜明。喜剧成分和悲剧因素相互交织,使悲剧意识得到彰显。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展现不同的悲剧形态,既有社会悲剧,也有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在悲剧艺术的表现上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朱英 《海外英语》2014,(15):197+205
Hamlet is the most discussed of Shakespeare’s tragedies, while The Great Gatsby is the masterpiece of Fitzgerald. It is true that the tragic flaws of the protagonists would be a key factor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s. In these two dramas, the flaws of the protagonists leaded to their tragic ending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agonists. And the ends of the stories are with the trage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