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亿万富翁。他的两个儿子,27岁的哥哥维克多和25岁的弟弟查德,都在加拿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此,人们很想知道李嘉诚是怎样教育两个儿子成长的?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  相似文献   

2.
香港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亿万富翁,他的两个儿子,维克多和查德,都在加拿大创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很想知道李嘉诚是怎样教育两个儿子的。  相似文献   

3.
差别只因5%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李嘉诚的儿子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白话的实际,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相似文献   

4.
李嘉诚言传身教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个人财产约70亿美元。李嘉诚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李译楷,于1993年结婚。结婚仪式相当简朴,宾客只有几个老朋友和亲戚。李嘉诚对儿媳说,做李家媳妇并不难,只要双方彼此爱慕,懂得中国文化就行。在生意场上,李嘉诚笃信信誉是最宝贵的经营资本,并时时把这种经营思想传给儿子。他说:“一项交易中,如果你取得10%利润是合乎情理的,而你又有可能取得11%,那么你只应取9%,因为这样做可为今后带来更多的交易。”王永庆的警告香港亿万富豪王永庆运动用的一条毛巾,据说使用了30  相似文献   

5.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教子     
《教育文汇》2003,(5):42-42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在生意场上,李嘉诚笃信信誉是最宝贵的经营资本,他时时把这种经营思想传给儿子。当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两个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他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一贯勤俭诚信。在教育子女方面,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5):30-31
李嘉诚信奉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一贯勤俭诚信,任教育子女方面,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在教育子女方面,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嘉诚深知“人的黄昏取决于黎明”的道理,对两个儿子的教育甚为严格。他一方面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使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香港巨富李嘉诚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 ,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 ,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可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 ,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后来 ,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 ,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 ,干一番事业 ,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 ,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去了加拿大 ,一个搞地产开发 ,一个投资银行 ,他们克服了难以想像…  相似文献   

10.
李嘉诚教子     
俭朴为本 教子故事: 虽然是大富之家,但李嘉诚很少让儿子享受奢华的生活。李家兄弟在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小学上学,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很少让自己的孩子坐私家车,而是常常带他们坐电车、挤巴士。李嘉诚认为,这样可以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感受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有一次,李嘉诚见到一个小女孩在路旁边卖报边学...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宁夏教育》2009,(1):78-78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富豪的家教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泽钜、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兄弟俩就会坐在为他们特设的小椅子上,接受独特的商业熏陶。会后,李嘉诚总是鼓励小哥俩提出问题,然后认真地解答。 李氏兄弟在香港读完中学之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美国留学深造。李嘉诚说:“作为父母,让孩子们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然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  相似文献   

13.
1928年7月,广东潮州一位清贫的教书匠喜得贵子,他给儿子起名叫李嘉诚。在这位怀着“教育救国”宏愿的父亲影响下,童年的小嘉诚虽家道艰辛,仍饱读诗书。然而,日寇的铁蹄踏破了所有的梦想。1940年,他随父母逃难到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不愿寄人篱下,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辍学。他到茶馆里做跑堂,在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斐然,只两年时间便被提升为总经理。那年,他只有20岁。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他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靠着诚信与勤奋,厂…  相似文献   

14.
<正>马云小时候,通过电视认识经了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那时他就确定目标,要以他们为榜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上中学时,马云第一次练摊儿,虽然没一点经验,但一点也不怵,他脑袋里满是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形象。现实并不乐观,一连几天,马云一无所获。他的同学则比他幸运,收获颇丰。马云垂头丧气到了家,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沮丧。父亲忙关切地询问:"儿子,怎么了?"听到父亲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望子成龙,百万富翁夫妻精心设计,对儿子实行"苦难教育",一家人生活在艰辛贫困中,儿子也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儿子窥得秘密后,逆反心理使得他怀疑父母亲情,并一心报复父母…… 为了儿子继续过苦日子 蔺冠林、赵娅思夫妇一直过着苦日子,儿子蔺灵凯都上小学了,一家3口还是挤在一个卧室里.蔺冠林决心改变现状,应邀到哈尔滨一位大学同学的公司做销售工作.打拼4年,到了2009年夏天,他挣的钱已超过百万元,但他和妻子为了儿子的未来,打算再过几年苦日子,不想让儿子染上富家子弟的恶习,打算对儿子进行"苦难教育",让他仍过苦日子,将来好有出息.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在批评他时常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儿子仍然不见改变,还是"小错不断".我又气又恨,一直以为那是出于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儿子期末考试取得总成绩全班第一、年级前三十名的优异成绩.当他回家兴冲冲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立刻与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我轻轻地对他说:"儿子,妈妈祝贺你,你终于胜利了,我为你骄傲."也许,这个成绩对学习一向优秀的儿子来说,并不值得如此高兴和激动,但是,只有我与儿子知道,这个成绩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意义.这里面浓缩了儿子辛勤的汗水和蓬勃的斗志,蕴含着我的包容和支持,它承载着希望、信心、勇气和毅力.  相似文献   

18.
少打一次车,少做一次美容,吃饭少点一个菜,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去投资,让钱生钱.富人钱生钱,穷人债养债.节省钱、尊重钱是很多富人的习惯. 李嘉诚生活的节俭是尽人皆知的.有一天李嘉诚先生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从兜里蹦出一元的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先生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百港币是他给我服务,我给的报酬.  相似文献   

19.
冬至那天,儿子放学了,低着头像霜打似的.我问怎么回事,他详细告诉我体育课上发生的一切. 班里进行600米跑比赛,虽然儿子取得第一名,但比第二名只快了一步.他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兼班长,每次竞赛都以绝对的优势领先.这次相对"落后"了,觉得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不免有了危机感.晚上,我决定和儿子谈谈心.  相似文献   

20.
一、儿子的出走 南京一家晚报曾在寻人启事一栏刊登了一位父亲给儿子的致歉信.这位在大学生眼里很开通的教授,在儿子的眼里却如沙子般不相容.父子俩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儿吵架,比如儿子的穿着、交友、兴趣爱好等.前些天,父亲看见儿子经常与几个女孩在网上"伊妹儿"来"伊妹儿"去的,天南地北的哪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