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世纪“健康第一”的要求,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改革的思想: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内容应突破竞技结构的约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教学组织方法灵活多样,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健身课程教学是以健身为目标的课程,其中包含了经过改造和简化了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各种非竞技的健身运动项目。这种课程主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与参与,它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以此来强健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健身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健身课程就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健康的广泛内涵,不仅说明了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同时,更指出了体育教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天的需要,而且必须为学生明天的身体和自我发展服务。未来并不是空中楼阁,今天的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健康的基础应是遗传与营养,体育只能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是否应当建立在科学健身知识与手段的传播与…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世纪“健康第一”的要求 ,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以下改革的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应突破竞技结构的约束 ,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教学组织方法灵活多样 ,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体现“健康第一”。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在总结过去几十年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树立素质教育基本观念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以人为本,树立现代教育观和教学观,通过体育特有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的配合,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审视当前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却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中尚未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学法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 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与体育素养,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求 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健康第一的理念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广阔的运用领域。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以及促进个体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会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在充分发挥学生教育资源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第一,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从根本上把单纯的技术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健身的方向转变。把在体育课中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自我评价作为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结合起来。第二,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五个领域即: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确实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一堂好体育课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一堂好的体育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具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学思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组织等方面予以贯彻。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教学思想忽视了人的发展。《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3.树立个性教育的意识。《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基本理念,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课必须重视田径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田径运动的普及、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田径教学,高校体育课必须重视田径教学。受学生“自主选项”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存亡的危机。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田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技术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建立和完善新的田径课程体系,为“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课成了学生心理的负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与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外界因素,对如何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女生健美操专业课中的健康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女生健美操的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和生理卫生知识,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培育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审视"体育与健康"理念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核心,根据新《纲要》要求,构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翼虎 《体育学刊》2007,14(8):74-77
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保持课程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横向以体育教材排列“周期循环”理论,纵向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来划分体育教学项目与内容,建立体育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使体育实践教学内容适度“细化”,使其安排和选择在理论层面上更加科学,在实践层面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冲 《体育教学》2005,(2):12-13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及实施,体育课程以增进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带来了教学领域的许多实质性变化。而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最大的收获之一。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些我们已经建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它将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向理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