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图书出版的中心环节,缺少了编辑工作的出版行为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选题策划与发行营销就更无从谈起了.在图书质量管理实践中,图书质量往往被简单划归为编校质量.事实上,编校质量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职能.下面,笔者仅就图书出版中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关系,探讨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炳然 《今传媒》2014,(6):122-124
针对现今出版物质量整体下滑的态势,本文笔者基于多年的图书编辑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与看法:即要认真坚持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其中详述了出版流程中重要的图书质量保证制度,包括选题论证制度、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及样品检查制度,并以实际工作经历支持了以上观点。最后,对于策划编辑在图书质量保障流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讲述,并提出应确立的四种意识,即树立责任意识、树立精品意识、树立协作意识、树立积累意识。  相似文献   

3.
图书和期刊版面浪费问题是一种隐性的浪费现象,值得出版业界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空白部分过多、字号行距过大等方面,共同原因包括对节约出版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成本核算未与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编辑的责任意识不强等,此外,期刊公款办刊的性质和图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能兼顾也是导致版面浪费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出版单位应在宏观上增强节约意识,强化制度约束,并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微观上活用书刊版面,提高利用率,增加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图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时间,现阶段国家也对图书的质量方面有一个很严的把控,颁布了一些条例规定,为图书的质量提供一个保障。而对于图书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对图书各个方面的质量把控,文字的错误和排版问题,书质的好坏问题,以及图画的选择和放置都是在出版图书时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从编辑方面、人员管理方面,以及制度管理方面分析如何提升图书质量和解决图书质量方面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读物,推动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编辑工作是关键。《试谈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文,在阐明编辑在出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编辑对图书出版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在排版体系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方式,大大加快了图书出版速度,图书出版已经形成品种多、数量少、周期短的局面.此时,不少出版社的校对工作成为了制约图书出版的"瓶颈",特别是每年订货会前突击"抢书"的模式,更是给原本校对人员就不多的出版社带来了严重的校对压力.  相似文献   

7.
刘杲 《出版视野》2005,(5):9-10
刘杲同志是我国资深出版家,在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位上退下后,一直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在今年8月25日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开幕式上,他第一个宣读他的论文“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是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并提出了出版社改革或改制的五条标准。请你认真读读这篇重要论文,它对你的工作,尤其图书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陈守平 《今传媒》2022,30(1):78-81
图书策划是图书编辑最核心的工作,也是最具挑战性和最需创新性的工作。科技类店销书的策划包括确定选题方向、物色作者、确定作者并约稿、协助作者编写书稿、在编校审中落实策划意图、图书上市后的营销和策划等环节。本文以MATLAB店销书的策划为例,阐述科技类店销书策划编辑是如何在图书策划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引导性的,并提出要将营销思维贯穿于图书策划的始末,强调了策划和营销在科技图书出版中的一致性和重要性,旨在为科技类图书的策划出版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金眉 《现代出版》2001,(3):31-32
近来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季羡林等15位学者、作家状告中国物价出版社在其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中收录了他们的译作,却没有和他们打招呼,也没有经过任何授权,甚至还将译者的署名删除①。这起纠纷因涉及著名学者而显得突出。事实上,类似的事例在出版界并不少,只是因为有的图书作者未能看到或者不予计较而未起纠纷。将各类报刊或图书中的若干文章、文章片段或图片结集汇成书这一作品形式在法律上被视为编辑作品的一类②。这类作品的特点是:1.原作已经在图书或杂志上发表过;2.是多人作品的汇集;3.具有独特的编辑思路、编排体例和…  相似文献   

10.
“三审制”是国家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制定的出版法规,即对书稿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等整体质量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采用,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多年来“三审制”为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加强和保证图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三审制”却受到了冲击,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了图书质量的滑坡。这就是所谓的“三审制”虚化现象。“三审制”有三大属性。一是管理性,表现为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