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也被誉为"中国生活的批评家"。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知识分子,刘震云对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的小说往往于嬉笑怒骂中再现日常生活的琐碎,在幽默表述中揭示人物存在的荒谬与虚无。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切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解读小说在历史叙事中的人性关怀和文化反思,为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鲁迅因格式的特别和表现的深切而影响着整个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在刘震云眼中,鲁迅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民族反思精神,但也存有缺乏文学特质的遗憾.所以刘震云在学习与贴近鲁迅小说传统的基础上,还分别在小说表达色调、叙事视角和立场、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创作观等方面进行发展与拓新.刘震云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来追求小说在思想上与文学上的统一性.尤其在创作后期,刘震云走上了发展创新甚至颠覆鲁迅传统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反讽,刘震云以恣肆的戏谑,毫不留情地揭开被顶礼膜拜的"上帝"的神秘面纱,"上帝"从神坛走向人间。刘震云的小说分别从历史、权力、人性等切入点考察了人生存的虚妄与荒诞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恋土”:一个纠缠着河南作家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恋土”:一个纠缠着河南作家的情结张喜田一、乡情:创作的契机新时期河南诞生了一大批作家,如张一弓、张字、李佩甫、田中禾、周大新、刘震云、阎连科等。他们不管是在省内成名或是亨誉省外,都显示出了河南人的文化性格。他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性,在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因口语化特征而独具特色,同时口语也被赋予了尽量多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刘震云小说文本的分析与解读,以刘震云小说“拧巴”的语言为切入点,体悟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世界。在“众声喧哗”的叙述中,刘震云给我们的小说世界留下了无限的思索和无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河南人,但却与河南这片土地、与河南人有很多情缘. 1973年,我在晋南的绛县插队4年多之后,被抽调到县文化馆做临时的"调干".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称赞那些在外务工的人员为"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以自己的点滴行动,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大获成功,与小说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其独特的语言表现风格亦是关键因素之一。刘震云的小说在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及修辞文本的构建等方面,体现出朴素、幽默、繁丰的语言表现风格特点。而其语言表现风格的成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禀赋气质、思想性格和成长经历等是刘震云小说语言表现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地域文化和社会时代等是刘震云小说语言表现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刘震云小说传承了延安时期文学的语言表现风格,成就并彰显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语言特色,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1993年,冯小刚初生牛犊、意气风发,和王朔一起开了好梦公司,"磨刀霍霍"准备在影视圈大干一场。在王朔的牵线搭桥下,他认识了刘震云,王朔还向他推荐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那时的冯小刚还没拍过一部电影,有一次他刚好和刘震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趁着会议间隙他对刘震云说:"如果你信任我,我想把《温故1942》拍成一部电影。"刘震云摇摇头:"不着急,让我再想想。"  相似文献   

10.
重复作为刘震云小说的叙述模式,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生荒诞感的认知。《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荒诞书写的代表作品,但小说人物存在符号化、简单化倾向和"想当然"意味,偏离了五四"人的文学"的传统。同时,小说结尾将主人公的悲剧置换为另一批人的喜剧,具有较为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降低了作品的思想启蒙力量。《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我不是潘金莲》两部小说体现出刘震云在运用西方文学资源本土化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讽是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性格反讽三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刘震云表面采取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实质暗含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其笔下的"小人物""官人"形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而这与他平民的创作视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在外务工的河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这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以自己的点滴行动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一直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展现人类存在的虚无感的作品。小说通过言说主体独立言说空间的丧失揭示了"说"的无解与"说"的苍凉,并在宿命的轮回中展现了人类自我在现实世界的迷失,但作家并未深陷虚无的泥潭,而是积极地去寻求生命本体的超脱。这部小说是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典型化示范,刘震云在作品中回答了人类对生命存在的反思和诘问,是对人类精神史掷地有声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王枫 《考试周刊》2008,(8):144-145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虽然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但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延续着.本文以刘震云等几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新世纪来刘震云小说的最高成就《一句顶一万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伦理观念和身份认同角度切入,进一步挖掘该作品的深层精神内涵,从而分析刘震云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精神危机书写,主要表现在伦理危机和身份危机两方面。小说中的伦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亲情的扭曲、婚姻的错位以及朋友之间的无法信任;而人物的身份危机体现在主人公不断更改的姓名上,主要由无法与他人构建对话,精神"原乡"缺失引起。最后得出精神危机尚无法终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称赞那些在外务工的人员为“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以自己的点滴行动,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成功外译,与译者葛浩文密不可分。而大量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为译者的翻译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尝试通过探究译者如何处理谚语、成语和动物词语等难译现象,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意象独特的人物塑造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故乡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象,主要表现在奴性化人物、符号化人物、非人化人物、戏剧化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震云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部长篇标题解说、创作动机、心理论、创作类型阶段论、作品主题意蕴论、作品叙事修辞论、创作缺陷困境论及有关《故乡面和花朵》多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情况作了全景式扫描和介绍,并进行了综述式评价.认为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揭示了刘震云小说的思想内涵,肯定了其艺术表现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局限和困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刘震云发表《塔铺》、《新兵连》、《单位》等小说,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从而为学界所关注。从1991年至1998年,刘震云接连推出一组以"故乡"为题或内容的系列小说,又以不同既往的叙述历史的方式,引起轰动,评论界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这些历史题材小说。随着《故乡面和花朵》出版,作家的创作风格又进行了新的转化和变革。到《一腔废话》问世,作者以迥异于大众的个性化语言抒写方式进行话语创新,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和提升。进入新世纪,刘震云又把有趣的形式与有深度的内容结合创作了《手机》,也许是它的新的实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或许是因为趁电影《手机》的热映,学界又掀起一股评论小说《手机》的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