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有人说,你是星星的孩子,有着和其他孩子同样秀美稚嫩的脸庞,眼神如星星般闪亮清澈,却从不与人交流,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我看到你无助地趴在地上流泪时,我的心就痛了:你是多么需要老师的拥抱和关爱!你是我班里的孩子,你就生活在我们共同的世  相似文献   

2.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就会用同样的眼光或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就是最好的培育;当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提供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是鼓励孩子的好方法。因此,自尊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发现,用爱的阳光去照耀。为什么说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呢?  相似文献   

4.
黄海琴 《教师》2014,(24):124-125
正所谓家庭教育中的接纳,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同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我们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在情感上、在教育方式上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把孩子当做独特的个体去教育、去指导和帮助。把家庭教育看做追求家庭幸福的重要部分,努力从自身出发,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人人平  相似文献   

5.
<正>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感化幼儿,才能和幼儿的心灵产生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达到师爱的最高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幼儿去爱别人,在爱的沐浴中使幼儿学会去爱父母、爱伙伴、爱身边的一切。否则,教育幼儿去爱祖国、爱人民只是一句空话。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爱心才能打动幼儿。而幼儿园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初入园的孩子千差万别,相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总有个别孩  相似文献   

6.
赵苏苏 《师道》2016,(4):31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我们很容易被大自然的造化震撼,可是,当我们走出森林,让我们描述其中每一棵树的样子时,却常常语焉不详,因为我们心不在树木,满目不过一个壮阔的林子罢了。所谓"不见树木,只见森林",也同样被我们的传统教育习以为常。——摘自《面向个体的教育》确实,我们总按着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并冠以"严格""责任"之名,突然想到这学期班级中  相似文献   

7.
徐翔 《海外英语》2007,(7):74-75
80年代初,我的两个儿子才刚刚学步,每次去上班,我就把他们寄放在托儿所里.和千千万万其他工作着的母亲一样,我也被那些关于托儿所对孩子们成长的消极影响的新闻报道和故事困扰着,尽管职业女性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但社会舆论还是普遍认为:"母亲就应该呆在家里照顾孩子."没什么好讲的了,问题至此似乎无需讨论了.  相似文献   

8.
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们,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生命符号来到学校,来到你的班里,虽然他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呵护,不管他们是鲜花还是小草,他们都植根于大地,同样在点缀着世界,同样需要阳光的照耀。小夏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个特殊孩子,他的父亲是开黑车的,工作时间不稳定;母亲在外资厂上班,通常父母都没有时间监督他的学习。这造就了他玩世不恭的个性,在学习上不求  相似文献   

9.
情景一 8月29日是我园家长自由选择老师和班级的时间。兵兵的爸爸妈妈通过对几个班级老师的了解,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到我班。爸爸妈妈把兵兵牵到报名处时,不知什么原因兵兵正在大发脾气,妈妈蹲下来给兵兵填报名表,兵兵就用手拉扯妈妈的头发,我看见后立刻给兵兵拿了一个积木,想转移他的注意。谁知他接过积木,就仍在了地上。我赶紧对他爸爸说:“快去玩淘气堡”。他爸爸只好把孩子带走了,我猜想兵兵此时不想上幼儿园。兵兵妈妈留下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差异,可以展现个性,为成功打造平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件完全相同的事物。正是因为有了孩子的形形色色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班级,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学会去发现、尊重、欣赏每个孩子的不同点,就会感受到那份差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孩子有好奇好模仿但又分不清是非的特点。他们见样学样,看到英雄,就学英雄;看到坏蛋,就模仿坏蛋的丑态恶行;他们常常会把周围人们的话语和举止,默默记在心里。而老师的言语行动,孩子们尤其学得快,记得牢。我们常常听到孩子的嘴里冒出这样的话:“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么”,“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么”,“你不信,问我们老师去”……孩子们将老师的言语、行动当作样板,老师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都会深深地在孩子身上打下烙印。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年,每次接手新班,总会碰上一两个智障孩子。当然,他们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斜眼、歪嘴、流口水。其实,他们眉清目秀,天真烂漫,从外表上看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他们本应去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的教育,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忍心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智障"的标签,同时怀着自己孩子和正常孩子多接触后能慢慢"聪明"起来的希冀。每天面对他们,我常常陷入沉思:他们也是天使啊!只可惜,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早恋问题,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旋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手势是他们表达内心最好的方式,12双明亮的眼睛正专心致志注视着老师。在兴国县东方红军子弟小学一个静谧的院子里,一群特别的学生正接受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日前,笔者走近了这个兴国县唯一招收聋哑儿童的特教班,走近了这些一样天真活泼的孩子,走近了这个有着浓浓真爱的世界。在特教班班主任钟庆华的办公桌上,笔者翻开了学生们的作业本,一个个端正的字、一幅幅美丽的画,让人惊讶这些学生们比常人多了一份努力,这或许是对钟庆华、姜芸两位老师最好的回报。谈及一年多的相处,钟庆华笑着说:“只要有爱心,我们之间就…  相似文献   

15.
星期六,我们家格外热闹。因为我妈妈过生日,舅舅和姑姑都带着小孩子来我家玩。吃过午饭,我决定给表弟、表妹当"小导游",带他们去我们家附近"游览"一番。来到楼下,我们三个人看见一  相似文献   

16.
反复的心     
每次在两个孩子把我吵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就渴望能有单独出游的机会.可是,等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就很想带他们出去玩.只是,在每次帮两个人都穿戴好了以后,还没走出门,我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出门之后,这个要吃冰,那个要喝水,要这要那,让我难以应对,最后总是又累又气地回到家中. 结婚十周年纪念那一天,我们带上两个孩子去日月潭住了几天,整个行程中,他们竟然打着去,打着回.在拍出来的相片上,我或者丈夫总是皱着眉站在两个嬉笑扭打的孩子后面,竟然没有一张是眉头舒展开的.那次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说:“下次如果再带你们一起出来玩儿,妈妈就是笨蛋!”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尤其是对待那些个性很强的、性格孤僻的特别孩子,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信任他们,用我们的一腔真爱启迪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撒满灿烂的阳光,换来他们美好的明天. 班级里有个小女孩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再娶,她一直跟着年纪很大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三人就靠爷爷每月的一千多元退休金生活,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宽裕.这孩子平时不太喜欢说话,经常乱翻看别人的东西下课时经常自己在教室里坐着或喜欢到无人的角落里自己玩耍,由于她性格较孤僻,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和她玩.  相似文献   

18.
特别的德育     
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幼儿园有一种叫做“体验饥饿”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大家首先进行抽签,抽到的签上面如果写着“15”这个数字,就意味着他可以成为占世界15%的富人,吃的饭菜非常丰盛,还有专人服务;如果上面写着“25”则意味着他是世界总人口中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较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要是抽到“60”,他就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还得耐心地排队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长没有因为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而提出异议,反而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珍惜粮食,  相似文献   

19.
正haicheng1234@eyou.com问:我的孩子4岁半,忌妒心特别强。据老师反映,之前一次上美术课时,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画一幅有关动物的画儿,有个小朋友画的狮子受到了表扬,他居然跑过去在人家的作品上胡乱涂抹了两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当着他的面称赞其他孩子,他就一脸的不高兴,有时还会迁怒于人家。请问,孩子的忌妒心特别强怎么办?答:忌妒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如果长期存在,还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形成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造成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一个10岁的小女孩提出自己去上书法课.妈妈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怕孩子在路上出安全问题.妈妈坚持送孩子,孩子坚持自己去,最后孩子要挟妈妈:“如果你执意去送,我就不去上书法课了!”妈妈也和孩子较上劲了:“必须去!”并且强拉硬扯地把孩子拉上车.小女孩又哭又闹,虽然最后妈妈胜利了,但是却破坏了孩子学习书法的好心情.我们大人有时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喜欢和孩子较劲,其实和孩子较劲是没有格局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