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语言习得领域内,Selinker曾提出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出现的五种现象(Fiveprocesses),这五种现象我们在学习语言时都会遇到,掌握这五种现象将会对今后英语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对这五种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20中期世纪开始,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就对二语课堂中的语言焦虑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许多外语老师对语言焦虑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单纯认定语言焦虑只会阻止学生二语习得的过程.本文将二语课堂中焦虑的内涵进行浅要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语言焦虑现象,以便在课堂中更好的选择教学手段,创造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侯冬梅 《现代语文》2007,(12):45-45
汉语中的一些现象是很奇妙的,其中语序的变化就是这些奇妙现象的一种.汉语中的一句话只是相同的一个词或一个字改变了位置(也有学者称这种语言现象叫"易位"),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例如有这样两则事例,从中大家就会领悟到汉语语序变化的奇特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如多音字、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也涉及如倒装句、省略句等语法现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学观的影响,仍然有很多教师只专注于语文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对语言现象教学的关注度不够,只停留于现象的解释,并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此,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就如何加强对语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歧义现象是指会让人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现象,它常常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某些不便.但歧义又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而且我们发现有的歧义现象比较容易辨识,而有些歧义现象却很难被发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必然会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观念.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语言中折射出来.本文就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的种种表现,如男性词的泛化使用,构词,词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师生双方沟通的过程,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语言暴力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描述,进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为消解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问题是外语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迁移(transfer)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取所起的作用或影响.它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已有的知识对即将荻取的知识产生促进作用时,就发生了正迁移;反之,就发生了负迁移,负迁移也叫干扰(interference).当一个已掌握了母语的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时,语言迁移现象就会经常伴随着他,这叫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同一语言体系内也会发生连移现象,这叫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其中的负迁移也叫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一个外语教师如果掌握了语言迁移理论,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们的学习心理,从而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战争征服、迁徙杂居、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必然会相互影响,这表现在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方面。借用现象在语言接触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借用现象无论对借方还是被借方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借用的形式、借用的趋向、借用的作用及影响对语言接触中的借用现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郑卉 《时代教育》2009,(8):42-42
一个民族的文化、宗教痕迹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其语言特色之中.英社会文化决定了英语中也存在着广泛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形成的根源着手,对其在英语日常用语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现象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人们一般会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称美,讲究语感上的节奏美,为此,常常使用对称的方式遣词造句行文.明确了这一特点,我们就可反其道而行之,巧用对称法来解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就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上都有反映,主要在词汇和语义方面。对女性的词义贬低,作不同于男性的称呼等等这些都是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角色的不同而引起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将会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3.
词汇阻遏现象是指一个词项的存在会阻止按照某个能产性规则创造或使用的另一个词汇的产生和使用.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违背词汇阻遏的现象.本文试将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此作出解释,以期深入人们对这一现象产生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从20中期世纪开始,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就对二语课堂中的语言焦虑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许多外语老师对语言焦虑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单纯认定语言焦虑只会阻止学生二语习得的过程。本文将二语课堂中焦虑的内涵进行浅要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语言焦虑现象,以便在课堂中更好的选择教学手段,创造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这种语言石化现象在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作文与考研作文中普遍存在.由于学生运用目的语频率很低而容易使其中介语的错误石化.本文就从心理、认知以及文化适应方面来研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言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徐正辉 《语文天地》2011,(12):28-29
说话、写文章如果不合语言之法、逻辑之理,就会出现病句,但是语言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有的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损坏语言的一般标准,故意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矛盾,增加读者感觉和理解的难度,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从而达到无理而妙的境界。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股活水,一直处在流动变化之中,新的语言现象会经常出现,网络用语的兴起就是最引人注目的新现象之一. 一、网络用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部分,网络用语多属于词汇的范畴.在词汇发展史上,很多新词都是一开始只是少数人使用,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排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最后成为社会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模因与仿拟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语言模因与仿拟现象比比皆是,一时之间难以做出辨别.本文就中英文语言模因与仿拟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以帮助读者能够对两者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存在一种局部的歧义现象,听话者在理解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歧义结果进行重新分析和选择.这类"花园小径"式的语言歧义有着诸多诱发因素,就语义层面而言,这些因素涉及语义角色和语义指向等;句法分析的原则和策略也会影响听话者的理解过程,并通过语言心理机制触发"花园小径"效应.另外,话语所处的特定语境也是诱发"花园小径"现象的重要因素,借助最佳关联原则能够帮助听话者在理解过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选取更具备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的标记语,即日常言语,以及相关文本语料来研究语言阶级性及译语文化过滤现象,可以发现,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往往与其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乃至社会阶层密切关联,因而语言在相遇时就会表现出它的不平等性,语言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然而每一个人对语言却区别相待,语言阶级性产生的缘由在于人类的社会语言代码在不同背景中的实现方式不同。对译语文本中的文化过滤现象的具体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翻译对语言所具有的时代性会加以深度考察,文化过滤现象的动因之一正是基于对语言阶级性的审视。因此,译语文本也会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人类语言特点的载体,把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语言赋予了权利和利益,使得语言具备了传达特定阶级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