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丰子恺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自成一格,而且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即为"审美人生教育"。童心是审美人生之根,艺术教育为审美人生之本,物我双会则是审美人生的升华。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3.
"85艺术思潮"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85艺术思潮"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观念上的整体面貌,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对其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即广义艺术,是指包括狭义艺术在内的在教育教学中能给教育对象美的感受和陶冶,对教育对象的身心能产生积极和谐发展的影响,能提高个体和群体组织的工作效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从"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和"艺术"定位对学校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班组长是企业与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施加影响力,率领自己的团队奋斗拼搏,以实现"共同愿景"。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领导能力或曰"领导艺术"及人格魅力。而"领导艺术"则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技巧与诀窍,  相似文献   

7.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界域和审美定位。研究其渊源和发展之道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最富代表性的本土艺术的内涵,同时通过对剪纸艺术形态产生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内涵的探究,找出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剪纸艺术的碰撞点,扬弃地传承传统形态中的"形"与"意",探索出一条现代剪纸艺术延展的本土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最终表现形式为听觉的艺术。然而提及听觉,多数人的理解为人耳所听的声音便是听觉,其实这并非完整的艺术听觉。艺术听觉实质包括生理听觉与心理听觉两大方面。生理听觉指的是耳朵对已经发出的声音的进行高、低、长、短、强、弱、明、暗的分辨能力,即对"音"的鉴赏能力,而心理听觉则是指内心对即将发出的声音产生的高、低、长、短、强、弱、明、暗而进行的分辨能力,即对"乐"的感悟能力。作为演奏者和欣赏者,对"音"的感受只需要健康的生理听觉便能完成,而对"乐"的感知则需要良好的心理听觉去领悟。  相似文献   

9.
艺术具有互通有无,相互联系的特点,《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各艺术门类的多种联系和连接方式上。要掌握《艺术》课程的实质就要把握艺术的通感,钻研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综合体验与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素养,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丽丽 《考试周刊》2012,(10):15-16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列子.汤问》曰:"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载:"鼓之舞之以尽神。"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教育以其实施美育的特殊功能和途径,对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艺术则是不同门类教学中所共有的、最能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艺术"活动。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紧迫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艺术观,研究探讨教育艺术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艺术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但前因累叠后果,造成了普遍存在的"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明确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合理均衡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循序渐进地弥补人文素质的缺失,必将极大提高艺术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蕾 《成才之路》2011,(24):49-49
时下,一些教育现象令人担忧,比如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使得教师疲惫,学生也失去了自由发展心灵的机会。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在中国绘画中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这种"留白"艺术,对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同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生态式艺术教育内容实现了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互补互生。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中,不仅要实现艺术与生活、情感等的融合,还要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艺术各门类内部之间的融合。只要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生态智慧的、具有"艺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终结论的思想预示着当代艺术的状况,而当代艺术中偏离传统艺术中追求美好与崇高的做法,冲击、颠覆传统艺术概念的行为,被许多批评家认为是"艺术终结"时代的到来。然而,当代艺术并没有造成"艺术的终结",相反地,它是艺术发展到现阶段的重要的艺术形式,填补了艺术世界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70多年来,积淀形成了"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为了发扬优良传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艺术兴学":一是加强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的建设,夯实"艺术兴学"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学部作用,把艺术教育贯穿到各专业教学中;三是社科部应当探索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四是大胆创新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营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氛围;五是成立"艺术兴学研究中心",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校"艺术兴学"办学特色进行理论研究与对策指导。  相似文献   

18.
模拟生活场景,模拟自然状态是舞蹈常用的艺术手法。古代原始、简单的舞蹈逐渐脱离了"生产"的直接需要,由单纯的模拟形式向更高的艺术阶段发展,但总不能凭空臆造。舞蹈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王镇宝 《考试周刊》2011,(51):41-42
语文课堂教学与说书有着许多共通性,将说书艺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可行的。语文课也是可以进行"表演"的,能够把学生带入语言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熏陶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审美直观"理论,而其艺术思想是基于他的理性和审美直观学说之上的。在分析了叔本华"审美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叔本华以"观审"说为基础的艺术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中的天才说,及其在西方艺术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