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的雅词中描写了一些贵族女性形象,她们端庄凝重、不怒不怨,和其它词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的区别。欧阳修描绘此类女性如此成功的原因与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名家影响、中国文人传统"男子作闺音"的心态以及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和苏轼分别是唐、宋文学史上耀眼的巨星,这两颗巨星交相辉映、影响千古.白居易作词,加速了词为"艳科"的进程,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苏轼将词作推向了空前的高峰,其中黄州词在苏轼所有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表现出的旷达的心境、隐逸的情怀无疑是受白词的影响,但是又有所创新.在词的艺术手法上,白词题材狭窄、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欢快,苏轼词题材扩大、语言清新、风格多变.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地描写世俗之人的喜乐爱恋,甚至是艳情。他最喜欢用"画"和"清"两类有代表性的语言,使词既富于色彩又工于白描,构成了词清新绮丽、幽柔婉约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美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揆诸古代文献典籍,"美眉"一词不用于女性,只用于描写特定男性人物外貌特征,如道家始祖老子、唐三藏法师玄奘之父等。女性"眉"文化虽源远流长,但不采"美眉"之说而用他词。"美须眉"承"美眉"之意,主要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的不凡之貌,也偶用于描写帝王身边的宠幸近臣等,"须眉"进而发展为男性代称。网络时代的到来,"美眉"一词由网络用语变成社交称谓语,但其词义自身的局限性又使其逐渐被"美女"一词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及北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欧阳修词内容为直接描写女性的妩媚,甚至写男女私情,体现艳情娱乐的审美特征;其次,欧阳修词描绘自然风关,抒发文人的闲情雅志;欧阳修部分词专意于内心深处隐秘的细微感受描写,透露出士大夫的感伤情怀。欧阳修词呈现多元化的审美特征,成为唐宋词史中把词的娱乐性功能推向抒情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7.
章永康的词艺术成就较高。抒怀词中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表现了作者的乡愁;相思词中描写梦境,回忆了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采用"从对面写起"的笔法,读了使人感叹;写景词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怀友词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  相似文献   

8.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丽佳 《文教资料》2008,(28):90-92
晏殊词对女性的描写自成特点.他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更能对女性心理进行探微,真实再现她们的喜怒哀愁.而他笔下可怜可感的女性形象亦成为后世闺怨词主人公的典型.剖析晏殊的女性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形态及宋代文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孙敏 《文教资料》2013,(29):20-22
《庄子·渔夫》以其抱朴归真的隐逸思想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渔夫形象亦成为历代文人描写的对象。至元代,隐逸之风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心理内涵,有关渔夫题材的创作亦大量涌现,不仅表现在对诗、词等文学创作的影响中,更扩及至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本文就渔夫这一形象及庄子隐逸恩想对有元一代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试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采取典型,拟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二人音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关、马最大的不同在于"文人"定位——"俗"与"文",导致二者的元曲音乐创作方向——"斗争"与"解脱";"人文"与"宗教";"人救"与"神救";"人文"与"文人"的差异。其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人,关、马音乐思想分别归属儒、道哪个派别及其各自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宋词中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美人在侧"的范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作为宋代的文学主要形式,宋词创作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北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将词的思想性和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词向新的艺术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代李清照的《漱玉词》四九首,其中提到"酒"的有二十一首;《李清照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汇评)收集六十五首词,其中写到"词"的作品有二十八首。作为一代女性词人,李清照不仅具有宋代文人士大夫"诗酒趁年华"的雅趣,而且其爱酒之深在女子中罕见。李清照的酒词,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本文试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作品,谈谈对其酒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郑珍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主要是学习杜诗的。杜诗在塑造典型形象时通常是运用"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来达到传神的效果,这一技巧被郑珍很好地学习继承,且同样运用得炉火纯青;杜诗以民间俗语口语入诗以及讲究炼词炼律的艺术技巧、高超的"点化"艺术技巧等,也被郑珍兼收并蓄,从而使自己的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与当时宋诗派其他诗作迥乎不同而独步诗坛。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风气的重要词人,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他的词变"雅"为"俗",雅俗并重,为世人所广为传颂。柳永的词,不独有其羁旅行役词,妓女词,都市词,还有大量的恋情词。笔者对柳永的恋情词进行梳理和归纳,柳永的恋情词无论是描写江湖流落的孤寂,还是抒发别离相思的哀愁,都主要表达了对恋人的依依之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柳词抒情的本色。柳永的恋情词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3类:一是表现人们共通的情感;二是表现青年男女真挚的誓言;三是表现女子的纯真相思。  相似文献   

18.
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细枝末节的描写,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人物细节描写在整个文学作品中,虽属"细胞"、"一枝一叶",但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等之所以构成生动的形象,都是由琳琅满目细节描写组成的,运用典型的细节去刻画人物,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的形象丰满生动,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肖像细节描写和语言细节描写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描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爱情词与封建文人的爱情词不同,封建文人是借爱情词抒发人生不得志的郁闷或从男性角度对女性的狎玩,李清照的爱情词是真正的男女情歌,李清照的词所描写的女性微情感是任何男性文人无法做到的。所以,李清照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作家无法替代的,李清照词所表现出的美学物质一方面渊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一方面则直接归于其作为女性“得天性之近”的创作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