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统筹主编的《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是一部中型外来词词源词典,其收词对象主要为外来词。通过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所收的124条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从共时的角度看,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以意译词为主,且多为科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上古时期以音译词为主,中古时期以来则以意译词为主。它巩固了佛教外来词涌入后汉语合成词以偏正式为主体的局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的产生是语言接触的普遍现象。汉语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借词浪潮,外来词的引入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词的引入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必须对外来词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通过汉语语法演变的描写,揭示汉语语法演变的机制、动因和规律。由于共时的状态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共时的变异反映历时的发展,语言的空间差异反映时间的发展序列,因此,汉语的历史语法研究应该以共时的语法状态为观察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马荣荣 《海外英语》2011,(8):198-199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外来词语经过翻译进入到汉语体系。而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了我国对外来词语的接受态度和能力。基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该文试探讨这四个时期主要翻译方法的变化,从变化中透析我国对外来词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人称代词的复数概念,发现汉语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汉语人称 代词的复数形式大致经历了语音内部屈折──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素的特点是其区别于他语言语素的区别性特征,通过语音、语法、语用三个方面,用归纳、统计、历时、共时等方法综合考察,归纳出汉语语素单音性、自由性、稳定性、传承性和密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人称代词的复数概念,发现汉语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大致经历了语音内部屈折——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协状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南戏作品。它所使用的词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语言特征,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之一。本文就相将、惭愧、撺掇三个词语进行了描写分析,探索其语义分布情况,追寻其意义演变轨迹,尽可能地将共时、历时研究相结合,突出《张》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占有10%以上的比例,成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部分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外来词的现状、外来词特点分析、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对待外来词的态度。外来词的特点从音译借词和意译借词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同性恋现象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汉英两种语言出现了许多对"同性恋"的称呼,从其中的一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从词义表现方面看,同性恋词语的称呼经历了从贬义、犯罪、医学科学用语到中性词义的变化。这些词语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识,体现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及对同性恋现象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行动党政府在建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问题以及因语言引起的政治、教育、社会等问题。新加坡的四大民族因接受各自为政的四种语文源流学校教育,对新加坡没有国家认同感。约占新加坡全国人口76%的华族分为“受英文教育者”和“受华文教育者”两大对立阵营,政治上分别认同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行动党政府通过确立英语为共同语,在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统一课程、考试和学制,以英语统一各民族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最终将四大源流教育合而为一,教育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有许多汉语借词,其历史源远流长.汉语借词的语源以及借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这些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开辟社会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赋予语言学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almost become the default language in scientific academia. While the culture-independent na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y result in scholars' preference for using one common language, over-reliance on English may shape non-English-speaking scholars'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ir national languages and may constrain their use of these languages in the domain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of Taiwanese science scholars toward English and Chinese as languages of public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it is not “English” itself but its “pragmatic value” (which is accrued through publishing in international indexed journals) that drives the choice of English over Chinese. However, this choice has led to an early sign of diglossia and the minimal use of Chinese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To mitigate this problem, it is believed that stakeholders in both international indexed journals and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efforts to value different languages as well as local journals published in other languag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回顾阐述了整整一百年来(1910~2010)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滞后或发展的原因;概述了该研究领域两岸几位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不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是大批既精通外语,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基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探究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通识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语言态度的定义问题,总结近20年来现有文献中语言态度的研究概况并归纳为5类: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研究、汉语与外语的态度差异、共同语与方言的态度差异、不同群体语言变体的研究和其他研究,进一步讨论了这5类研究的贡献和不足,探讨了语言态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9.
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文化负载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又是文化的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都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由于英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出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结果导致各自的词语中负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其中英汉文化词语的差异最容易干扰对英语的正确理解。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文化负载词语形成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掌握英汉文化负载词语,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语言中的真实涵义,提高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Language is a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and has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al culture. In r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very nation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life.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facing the world. Therefore,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which is widely acknowledged by English teaching circl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es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expose learners to it in the need of English teaching at Chinese High school so as to help learners grasp the crux of the language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