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若尔盖湿地草原地区的生态恶化问题,进行一定的经济学分析,着重阐述和分析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共有地悲剧问题”、“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以及“正值贴现率问题”和草原沙化问题的相关性。旨在为若尔盖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指出内在的经济学因素,并由此提出针对这些因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微漪,女,成都人,"80后"画家、作家,因其与若尔盖草原的一只狼其同生活的传奇经历,成为关注焦点。她将一只失去父母的小狼,带旧成都养育成活,和它生活近一年时间,最后将它重新野化送回若尔盖草原上的狼群。这是一个传奇。一匹若尔盖草原的狼,一个来自成都的都市美女,演绎了一段"狼子回归"的传奇故事。李微漪是一名身居成都的"80后"美女画家,2010年她在若尔盖草原的-次写生中,无意中听到当地牧民谈起一起新近发生的"狼族故事"。一对公狼母狼,因为吞食盗猎者撒下的诱饵,毒发身亡,留下了一只出生才5天的狼崽。  相似文献   

3.
清代,人类开发干预与转为干冷及温干的气候相共轭。清末为维护统治,实行的“放垦蒙地”、“移民实边”政策,是破坏鄂尔多斯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诱使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土地沙化的主要社会趋动因素。然清末放垦并不是造成鄂尔多斯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而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生态脆弱的覆沙地区人类过度利用,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诱发引起。第三、四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性,是易于发生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3省结合部的中国川西北大草原,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4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千米,其中著名的草原有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草原海拔3500米~40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5.
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盆地沙化草地分布特征,探讨了草地沙化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长江、黄河上游沙漠化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欧军 《集宁师专学报》2002,24(1):65-69,79
素有天然草原美称的内蒙古大草原,正面临着退化、荒漠化、沙化的威胁。本文从自然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历史地考察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日趋恶化的原因,就如何恢复和治理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锡林郭勒草原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草原退化、沙化、沙漠化严重,草地植被受到破坏,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土壤受到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鼠、虫害和毒草繁衍发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研究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阐述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沙漠化草地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5项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9.
写黄河     
当我们驱车一百多公里,向地处草原腹心地带的若尔盖县唐克乡的黄河九曲第一弯进发的时候,从红原到若尔盖,从若尔盖到花湖再到唐克,无家可归、无人认领的野牦牛像孤儿一样一群群地在荒原上流浪,我们几乎走过了若尔盖县所管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草原牧场。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草原牧区人地矛盾的加剧及缓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滥垦草原、盲目移民的结果是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沙化退化;农耕范围和沙化退化面积的迅速扩大,使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而加剧了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而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的加剧又造成草场的沙化退化和草场面积的进一步缩小;大面积的沙化退化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化而导致了贫困。解决牧区草畜矛盾、人畜矛盾和沙化退化的具体方式方法可能有很多,但从根本上说不外乎以下两条:建设并改善生态环境和严格控制本地区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7,(1):34-40
民国时期垦荒蒙地是清末以来蒙地放垦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察哈尔地区的无序放垦更为严重,被垦面积远远超过清末时期,遂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有的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沙化严重,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地区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所以保护好这部分资源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文章从柴达木地区的沙化成因入手,分析了沙化危害,探讨了沙化土地综合利用模式,为柴达木地区沙化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七月二十三日,我随母亲单位组织的支教活动,来到若尔盖。从北京到成都,从成都到若尔盖,全程2111.2公里,共计39个小时。天边的若尔盖,天边的格桑花,天边有美丽的云,天边有善良可爱的草原人……回想这一切感觉就像一场美丽的梦,让我久久不愿醒来的梦。从若尔盖回北京后,一直没有动笔记录这段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有太多让我感动、让我心酸、让我震撼、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回忆不断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文化类型作为民族因素的集中体现,运用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民族因素如何作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出民族因素是以非正式制度因素作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将民族因素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纳入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无法融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红原——若尔盖大草原位于阿飒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红原县和若尔盖县境内,是四川最大的草原,面积近三万平方公里,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生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地声名远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分析,探讨了信息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并结合笔者多年的信息经济学教学实践,给出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解决信息经济学教学难题的新思路:学校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区别教学与规范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式的革新能较好解决信息经济学教材难以选择、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是重大的战略问题,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搞好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经过近几年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内蒙古防止草原沙化、退化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全面开展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保护好现有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传统游牧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这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无形制度基础;重建内蒙古草原生态必须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川西北边界上一颗瑰丽夺目的绿宝石。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全县面积106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冬、春季节长,  相似文献   

19.
高原好园丁     
在若尔盖草原,有一个被誉为桃李遍高原的好园丁,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若尔盖藏文职业学校校长尼玛。尼玛从事教有工作已经二十多年,经他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千人以上,他们遍及若尔盖、红原、阿坝,壤塘等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也有他的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藏文教学和藏兽医骨干。藏文职业学校是尼玛一手创建起来的。他的藏文和藏兽医水平较高。在学校里,他是校长、教师,也是工人。他既要教学生,又要辅导教师进修;既  相似文献   

20.
翟丽红 《历史学习》2005,(10):22-23
草原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我国草原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中国草原面积逐渐缩小的原因中国古代森林草原丰盛,森林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西的黄河中游地区,草原区在森林区的西北,这里景色葱郁,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美。我们的祖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