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鲜明而独到,在"肉"意象的世界里,既有莫言"独特强调"的言说,也有莫言"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还有莫言独具的文本特色和人性情怀。试从"食""色"两个方面阐释莫言笔下"肉"意象的文化蕴藉。  相似文献   

2.
朱佳琦 《语文知识》2013,(3):104-105
莫言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读者文学素养较高的法国,更是受到追捧。本文将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获奖、研究状况等角度探究莫言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不但让莫言问鼎诺奖,也终功成名就,甚至成了"社会公共资源"。高密诗人李丹平点评:"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  相似文献   

4.
王淑青 《高中生》2013,(6):54-54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  相似文献   

5.
乡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推动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乡土"不仅和文学相联系,也和中国悠久的历史、高深的哲学和灿烂的文化相联系。莫言的小说让我们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意义,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自己,直面现实,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6.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  相似文献   

7.
莫言和马尔克斯是同属"魔幻现实主义"这面旗帜下的优秀作家。莫言和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同源异质"可以从环境资源、人生经历资源、民间资源三个层面来考察,同时,通过对他们的"差异"和"变异"的探讨,发现两位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特性和个人特性。  相似文献   

8.
题词     
2013年是本刊创刊20周年,诺贝尔丈学奖获得者莫言为本刊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莫言,山东人,作品曾在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获奖,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2012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焦点。在法国,莫言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出版并屡次获奖,客观地反映了国外读者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从而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法译本的传播进行梳理,探讨并分析其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一个具有自觉空间意识的作家,他构建的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艺术王国成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故乡神话",在营造这个审美的艺术空间时,历史化与色彩的独特运用是其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法国掀起汉语热自从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以来,法国掀起了"汉语热"。法国人似乎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成定势,法国应该从现在起就紧紧抓住与中国合作的机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法国与中国之间各方面交流越来越多。在法国,会讲汉语成了一种优势,对求职...  相似文献   

14.
我的梦想     
9月15日晴"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像北欧的一些小国,一个国家就有好几个人获此殊荣。仔细想想,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只有莫言获得了这个奖项,这很不正常。为了国家,我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要争取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北欧的小国瑞典居然有8人获奖!分别是:拉格洛夫、海顿斯坦姆、卡尔费尔德、拉格奎斯特、萨克斯、特朗斯特罗姆、约翰逊、马丁逊。我们中国这个大国却只有莫言一个获奖,这两国的获奖比例也太悬殊了吧!因此,我也要获得这个奖。我爸爸妈妈一直很支持我。我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徐扬 《神州学人》2010,(11):49-52
学联简介 法国南特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南特学联"),是在法国南特地区学习生活的中国学生学者所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受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指导和支持。南特学联也是在南特当地政府正式注册的非官方非盈利性质社团,目前是法国西北部地区最大的学联。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和"民族底色"。这种自"西"向"东"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4,(34)
10月9日晚,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继2012年中国的莫言获奖后,今年又有一位亚洲作家——日本的村上春树呼声较高.结果爆出冷门,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此殊荣.有人戏言,村上多年陪跑,再度与诺奖擦身而过.这位叫做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法国作家是何来历?  相似文献   

18.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以其"编年本"的形式,揭示时代发展的全景式笔法和对社会生活、地方风俗的精细观察与描摹,体现着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传统,正是在这里使李劼人与法国先驱者的名字发生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称誉他是"东方福楼拜"、"中国的左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在给莫言的颁奖词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相似文献   

20.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