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天安门最早叫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命苏州人蒯祥设计,并命他领导施工,共用四年的时间方告竣工。天顺元年七月初七,承天门遭雷击,引发了一场大火,城楼被毁大半。明成化元年修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 天安门最早叫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命苏州人蒯祥设计,并命他领导施工,共用四年的时间方告竣工。天顺元年七月初七,承天门遭雷击。引发了一场大火,城楼被毁大半。明成化元年修复,又于崇祯十七年重建成今日之模样。清初的顺治八年(1651年)改名天安门,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山公园内有“社稷坛”,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土地之神和农业之神,祈祷丰年的场所。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它与天安门东侧的太庙同是依据皇宫“左祖右社”的旧制建造而成。社稷坛是以汉白玉石砌成的正方形三层高台,坛上铺着15.8米见方的土壤,共五种颜色,因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唯物主义思想史中,薛瑄是承前启后者之一。就我国明清两代反对空谈心性倡行务实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来说,薛瑄又处于先导地位。这都与薛瑄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三代水浒杂剧创作,各有异同。现存元明清水浒杂剧以元水浒杂剧思想价值为最高,明清两代出现了对水浒戏剧结构以及水浒人物的改造,三代水浒戏在创作方面虽有不同,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高焜 《考试周刊》2014,(55):33-34
宫廷研究是我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对了解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明清两代宫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两代宫廷的行政、服务、安全机构及人员差异,从而为明清两代历史的研究比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同以内阁为中枢辅政机构,但地位和品秩有别。明代内阁委寄虽重,但仅系侍左右、备顾问的五品侍从机构。清王朝将内阁加以制度化和正规化,升其官秩为正一品。除此之外,二者的差别还表现在阁制、阁规以及内阁的运作方式等方面。而究其原因,实为明清两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时期。《明史》《清史稿》是记载明清历史发展的大宗史料。《清史稿》出现荀子的次数比《明史》多14次,并且与荀子有关的内容在两史中的分布和关切也各不同。荀学对明清官方的影响处于边缘地位,明清时代对《荀子》的重视、荀子性恶论的评价、荀子传经的关注亦各不同。明清荀学经历了由抑荀到扬荀的发展演变,与两代的政治、学术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考察两史成书的背景,清代实学发展与荀学复兴基本没有影响《明史》对待荀子的态度,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史稿》对荀子的态度。十九世纪末以来的西学传入对《清史稿》记载和评价荀子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文学尤其是小说作品中,道教自元明以来逐渐从神圣走向世俗。尤其是明清两代的白话小说对道教的这一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神魔题材、道教形象和情节结构方面对道教的神圣传统进行了全面融合与消解,加速了道教世俗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帮之一,在明清两代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徽商身上体现的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和有礼、仁爱好施,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尤其是传统美德的体现,又极具商业精神。徽商的兴起和存续有其特定的社会、地域原因,但受传统道德尤其是传统美德的影响,更发挥着持久绵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曾是中国文化教育的中心。然自元以后,其文教中心的地位有所动摇,明清两代河南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的进士数量在全国排名中已属中等,在省内更是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与当时河南各区域的经济、文化、风俗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与学界通常认为的明清两代诗歌思想截然有别的认识相反,本以为,明清两代诗歌思想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批判承联系,表现为一个否定定的完整的逻辑上升历程。按这一认识,本力求清晰地描述明清易代之际诗歌思想的诗特色。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虽然赶不上同时的小说和戏剧那么知名,但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却毫不逊色。明清民歌时调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从《诗经》中的风诗直至南朝乐府民歌,二是唐代初露苗头的俗曲俚词和金元之际勃起而盛行不衰的散曲。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既有共同特点也有相异之处,而且,相同和相异都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汉代实行朝贡制度,唐代走向成熟,明清两代发展到完全成熟时期。清代的朝贡制度是对明朝制度的沿袭,但同时,两者由于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的方式不同,导致两朝统治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也不同,朝贡贸易在朝贡关系中也居于不同地位,朝贡关系的实质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①②④北京紫禁城即故宫,明清两代帝王宫城。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而下令营建。明永乐4年(1406年)筹建,永乐18年(1420年)基本建成。紫禁城有城楼、城墙、护城河及多重城门,拥有中国古城的一般建筑要素,为古城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系北京外城、内城拱卫下的“城中之城”。紫禁城内的帝王宫廷与居于北京外城、内城中的百姓,因之处于隔绝状态。图①的天安门,即紫禁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原称承天门,清顺治8年始改今名。天安门通高逾33米,墙体殷红,有一大两小五座城门。城楼雕梁画栋,重檐飞翘,黄色琉璃瓦覆顶,带有皇城的典型布局和色…  相似文献   

16.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艺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存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社会百态,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愿望,也传播了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8.
碑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史学研究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明清时期的济宁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碑刻资源亦极为丰富。济宁凤台寺庙墙东侧立有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碑六块,其中字迹较为清晰的有四块,详细记载了明清两代河道官员、地方士绅创建和重修凤凰台及凤台寺的经过,对于考证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探讨凤台寺及马场湖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秀萍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42-43,45
明清两代是河北宗族势力发展较为充分的时期,抛开其不确定因素,河北宗族在明清获得较成熟发展还有其确切原因:(一)比较优越的移民基因;(二)有选择的婚姻;(三)良好的家族氛围,这也是明清河北宗族兴旺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是河西走廊水利大发展的时期,不仅渠道的数量超过以前,而且灌溉面积及其经济效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