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演变的产物,语言中的动物词在人类社会长期使用过程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文化印记.英汉动物词的理解和使用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动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而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牛和马这两种动物为例,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归纳总结出动物词汇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特性映射、文化背景映射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展示人类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正确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莽萍 《红领巾》2004,(6):25-28,51
通过追溯人类为动物立法的历史渊源可知,19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把对动物的同情转变为公共事务,进而通过制定法律,促进社会变革的实现.综观为动物福利立法的历史,这不只是一段法律的历史,也是观念的变迁史,是人类道德意识的扩展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道德视野和道德关切不断扩展,人类对为动物立法的观念的认识也不断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4.
我与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珍爱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2.丰富学生的动物知识,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动物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对象.人类一直与动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动物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或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虽然不同语言表达动物的基本意义相同,但由于文化模型的影响,对同一认知对象(动物)所凸显的性质在不同层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讨论汉语动物词和英语动物词在两种语言中附加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一)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王璞 《华章》2007,(10):68
随着近年来对动物保护现象关注的不断升温,对动物福利相关问题特别是制定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研究成为热点.关于动物福利实质问题如动物是否享有权利、成为权利主体问题学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动物福利的实质是人类为人与自然和谐、有序、长期、健康发展,为人类长远利益而自我设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一)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种及其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当前人与动物的关系不断走向冲突、对抗,人作为拥有无比优越感的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保护动物不一定意味着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动物只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我们应把动物作为特殊的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动物小说中对动物生存智慧的表现基本指向两个维度:本能的智慧、环境造就的智慧.<鸟奴>通过罕见的主奴共栖关系的原生态再现,对环境逼仄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求生智慧作了深度挖掘.动物生存智慧的艺术化再现,能够增强人类对其他物种的了解,警示人类应该承认并尊重各种生物体的生存权利与存在价值,引导人类在众生的网络中认清自己的生存位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保护动物的观念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实际上动物保护的内容除了研究避免动物濒危或灭绝之外,以动物福利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如家养动物、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的活动影响的动物等涉及动物福利的方面内容,往往没有得到广泛而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动物福利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与动物相处的关系模式很多,人类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劳作等少不了动物。在这诸多的联系中,人类对动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爱护,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视动物和人的生命为一、珍视动物的特异禀赋、平等看待动物的境遇和情感、爱养家畜、反对虐待动物等等。  相似文献   

13.
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而动物名词及其用语也使人类语言更生动彩象,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由于中西文化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英汉翻译中动物名词其用语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自然界成千上万种动物作邻居.这些动物的姿态、性情及其形形色色的奇异本领,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动物进行观察、模仿等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动物寓言和动物词便应运而生了.从古至今,许多作家、诗人都喜欢利用动物的特征来描绘人类.例如,相传公元六世纪前,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伊索在他所作的“伊索寓言”中,把压迫者都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鳝鱼和狐狸,遣责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例如《农夫和蛇》教导人们不能对敌人仁慈;《龟兔赛跑》劝诫人们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虚荣心.法国作家拉封丹以动物世界寓指人类,揭露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教书育人》2012,(Z2):112
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2.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保护动物、善待动物。三、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师:刚才从大家的表情上,我已经  相似文献   

16.
动物解放论与以往动物保护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保护伦理是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是关于动物伦理的现代讨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与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动物保护主义不同,动物解放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平等原则和功利原则,它主张从"动物的解放是人类解放事业的继续"出发,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直接扩展到动物身上,从而让动物拥有道德地位,以此从外部、强制性地限制人对动物的伤害行为.  相似文献   

17.
好书我来荐     
推荐一:《西顿动物故事》作者:[加拿大]E.T.西顿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通常不是把动物拟人化,就是把动物放在从属地位,总之还是在写人,但《西顿动物故事》却把动物当成真正的主角来写。作者西顿是一位为动物著书立传的作家,也是一位探险家。他把动物放在和人类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目前社会中对伴侣动物的不尊重行为,提出人类应该平等关爱伴侣动物,而伴侣动物被当做无理性生物,是其不能得到人类善待的根本,只有证明伴侣动物不是无理性生物,并同时指出伴侣动物是有机生命体,才可能让人类以对待有机生命体的尊重态度,平等的对待伴侣动物.并呼吁在人类善待同类的同时,给予一切有机生命体以道德对待.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2.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愿意和动物交朋友。3.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能够善待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教学过程一、和你在一起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与小动物”。(板书课题,齐读)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被作为人类思想观念的记号而使用.因此关于动物的惯用语也成为了各个民族语言独特的文化风景.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动物惯用语中几种动物的形象,探讨中日文化上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