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很多经典作品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文章拟以路遥小说为例,探讨经典作品中悖论式的爱情:我们发现路遥小说和其它一些经典作品都有一个相同悖论式的爱情模式,完美的爱情故事到头来都走向悲剧。也许这是因为生活中不存在所谓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作家们在现实中得不到而虚幻的理想,真正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传奇或是神话。  相似文献   

2.
论爱情与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理想的爱情,没有理想的婚姻;只有永恒的婚姻,没有永恒的爱情;对恩格斯有关婚恋的一个重要论,最应加辩正;到目前为止的一部人类婚恋史,事实是一部两性情感的二律背反史。面对新世纪,人类对这一古老问题亦需持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读过那么多描写爱情的火辣辣的诗句,惟独裴多菲的诗让我从少女时代一直迷恋到现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高尚的爱情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为了追求理想义无反顾地抛弃生命与爱情,是这首《自由与爱情》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男女在本性以及社会性上的差异,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相对更加重要,对于那些有思想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她们对异性的要求更高,她们内心幢憬理想爱情,却忽视了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她们梦想的追求的理想爱情是很难达到的,甚至是无处寻觅的。  相似文献   

5.
有理想是必要的,但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抛家舍业、离亲叛众就显得十分可笑。慕容复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所谓的理想,硬是将喜欢自己的人推给别人。在他的爱情观念中,只要能服务于复国大业理想的爱情就是好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它是个美的世界。充满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是个纯情的世界,更是爱情的理想天地。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闪耀着作者新思想、新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8.
孟称舜的《娇红记》演绎了男女主人公大胆追求并且最终用年轻生命祭奠"生同舍,死同穴"爱情理想的悲剧。立足对文本的分析,探索该悲剧的成因,进而对其类型加以界定。得出的结论是:申娇所追求的爱情的理想性以及追求理想爱情时的勇敢性与他们实践爱情理想时的软弱性形成极大的反差,酿成了他们爱情的悲剧。从类型来说,属于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9.
王飞 《现代语文》2007,(5):38-39
《红楼梦》是伟大的言情经典,该作品不仅批判了世俗的婚姻观念,而且设计出更理想、更浪漫和更完美的爱情观念。该观念通过贾宝玉对大观园众青春女子的仰慕与呵护,深刻地揭示出理想爱情应当是性格上的尽善尽美和感情深处的心心相印。该观念的实现往往同作者渴慕的不受干预的人生方式相联系,也往往同解放个性、张扬真性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方方笔下的大龄独身女性,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爱情神话的破灭。作者在这群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表达,也传达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对爱情婚姻、对男性的彻底悲观与绝望。  相似文献   

11.
《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渡过的。对她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她终其一生在寻找追求,并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秩序,可现实世界也给了她狠狠的报复,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幻灭,现实世界也抛弃了她,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相似文献   

12.
毛姆的《红毛》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爱情悲剧故事的叙述,不但表迭了作对美好爱情生活终归幻灭的悲凉心绪,而且折射出作心理深层对理想世界的遥远追幕以及这种理想被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冷漠和时间消磨所淹没的无奈和困惑。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朝代怎么更迭,在爱情婚姻观上,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理想始终贯穿在整个历史长廊中。到了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这一理想就更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爱情理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上。"情"与"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而封建礼教下的爱情和婚姻也往往是尖锐  相似文献   

14.
爱情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情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倾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它包括性爱、理想和情爱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性行为的道德基础,爱情作为性行为的人类特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文明发展、道德进步的产物,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及其专一性、排他性,但它们并非存在的状况,而是社会的规范,爱情不仅把人类的性生活提升到一个高尚的境界,而且有利于人的本质的确证、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的爱情篇章不仅以爱为旨,恩情因素在其中也具有主题地位。恩情主题与爱情主题一样是作者审美理想物化的结果。恩情意蕴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由妖到人的形象升华,提升了女性形象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人公杜十娘的形象高洁而富有光彩,杜十娘对真诚爱情的强烈追求,反映了理想爱情与黑暗社会现实之间的重矛盾。杜十娘的悲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7.
王尚义的长篇小说《狂流》以爱情为主线,塑造了多位理想女性形象。这些理想女性之美好映照了男性知识青年的自我身份设定之高,失败的爱情又透露了其精神上的苦闷。爱情在现代知识青年的身份构成中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他们从现实退守到爱情之中,意欲在爱情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寻找构建身份的希望,却终又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18.
元代杂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复杂的爱情世界。其中有挫折与抑郁,也有自信与理想。元代文人爱情道路上的挫折,主要来自封建礼法的束缚,以及世俗偏见的威逼,没有经济实力与没有社会地位,使文人遭受不幸。但剧作家安排最终总是文人士子应举得官,与相爱之人团圆的结局,则是元文人爱情理想光彩的闪现。这样将现实描写与对未来的憧憬融为一体,并没有影响戏曲艺术的真实性,反而增强了戏曲的表现力。读者从剧中既了解到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又窥见到文人的心理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