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田冰 《新闻爱好者》2008,(10):54-54
近几年,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和电视新闻的发展和创新,故事化作为一种报道的形式和风格,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多了起来,并且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故事化手法,是对文学、艺术作龉的创作手法以及电视纪录片创作特点的借鉴。但电视新闻独有的个性特征.对故事化在其中的运用具有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学凝聚着时代的精华,广播文学节目源于文学作品,但要经过广播手法的加工及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它理应高于原作。把书面文学作品升华为广播体文学作品,就必须在内容上深挖原作的底蕴、内涵,在形式上满足听觉艺术的要求,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笔者在广播文学专题节目的创作实践当中收获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谨以此文与各位广播文学节目的创作者交流、探讨。一、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审美是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文学审美是指听众在欣赏文学节目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是怎么产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得信息,消遣时间的主要工具,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已经渐渐失去了其主体地位,为了要重新赢得收视率,电视专题节目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运用到节目中,不仅能够让专题节目更加生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而且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也是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的内部需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故事性作为一种报道的形式和风格,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故事性的手法,是源自于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电视纪录片创作特点的借鉴,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则更要求故事的情节化,情节细节化及细节的人物化。但电视新闻独有的个性化特征,使故事性在其中的运用具有特殊的要求,这也是电视新闻故事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电视新闻故事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电视新闻,是依靠先进的电视媒体对社会…  相似文献   

5.
广播是以声音线性传播为特点的媒体,故事化、情节化的处理,有利于克服广播“一过性”、“易混性”的弊病,方便各层次人群收听。只要注意发挥广播优势.在一些具有现场感、细节化、情景化的广播新闻的采制过程中,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象,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调动多种手段,同样可以使广播像电税一样声画并茂,不仅更好“听”,而且更好“看”。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的法制节目,无论从题材选择还是结构安排等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出现了《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故事化"手法的运用成为法制节目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一般运用在软新闻中,它是将传统的广播新闻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加以修饰、娓娓道来的一种新闻传播的形式。它可使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休闲娱乐的享受,可以缓解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避免了单纯说教产生的抵触情绪和负面影响,为顺畅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离不开它的三要素,即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将具备真实性和新闻性的信息加以趣味性的佐料,以不同的视野、角度和层面对新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报道是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朱骏 《视听界》2005,(6):54-55
文学专题是广播文学节目中传统而核心的一种体裁,向来受到听众的喜爱。其中,音响的运用是一档广播文学专题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故事化是近年来新闻报道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以更好地为受众呈现新闻信息及相关细节。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同时能够为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进而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准确掌握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吸引受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大众传播媒体都非常重视通过创新,造就内容和形式"富于变化"、"新鲜奇特"的效果。媒体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博人眼球,而故事化手段是其中一种利器。在国外,"故事化"的手段很早就被运用到节目中,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对故事化叙述的重视实质上是对人的重视,即尊重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用受众最便于接受的形式讲述新闻。近年来,我国广播专题类节目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须看到,一些广播节目存在节目形式和内容老化的问题。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家都在积极推陈出新,广播媒体也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手段。今天如果我们把故事化手段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如何使广播法制节目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会?从事法治节目制作的广播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故事化处理手段运用到节目制作过程中,使严肃、抽象的法律常识和政令法规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进百姓心中,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邱静 《新闻世界》2011,(8):69-70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本文以花都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视角》栏目为例,探讨了新闻故事化应具备的几点要素,并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董菁 《中国广播》2012,(11):70-71
“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纪录片的这种创作手法,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对广播而言,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法同样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樊璇 《中国广播》2006,(4):28-29
广播谈话节目在今天既面临着自身阵营的竞争、分化,也要承受其他节目类型的挤压。面临这样的形势,对于几乎已成套路的广播谈话节目来说,究竟该怎样打破已有的框框,在制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呢?以下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打开收音机,收听文学节目,当你被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深深吸引的同时.还会感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音乐提升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广播文学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构筑节目形态的多种元素中,音乐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和审美价值。离开了音乐,广播文学节目的欣赏功能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广播文学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音乐的合理配置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历史题材的节目内容不仅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因而这一题材一直受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重视。用文明史观叙述历史,以人性视角解读历史,用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人物命运,是文史类节目的创作思路之一。本文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文史类栏目《尘封档案》为例,对广播文史类节目的创作思路与技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广播节目编排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上的编排,指一个广播频率的节目播出安排,通常由这个频率的负责人统筹规划,人们常见的节目播出表是其表现形式。另一种是狭义上的编排,就是某一套节目体现的编辑思想以及运用的编辑手法。本文所谈到的编排是指狭义上的节目编排。  相似文献   

18.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19.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0.
法制节目在法制建设与宣传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为例,对法制节目的叙事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分析了"故事化"手法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