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天津市539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女生,城镇高职生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农村高职生;女生的抑郁情绪得分高于男生;家庭亲密度和应对方式对高职生抑郁情绪有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家庭亲密度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降低高职生抑郁情绪提出一些建议,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惠娟 《家教世界》2012,(2X):15-16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青年期,这个时期个体的情绪反应强度大、情绪变化快、情绪调控能力相对差的情绪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高职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冷漠、易怒、嫉妒、压抑等。本文以有效性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特征,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际,对高职学生情绪健康与管理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性和不稳定性,为负面情绪困扰,主要是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特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来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接纳正常的情绪并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陶冶情绪,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测查了高职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与本科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抑郁的关系。研究结果:(1)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本科生,且差异显著。(2)高职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检验显示,在表达积极情绪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班干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来自双亲或单亲家庭的高职生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后者得分较低。(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抑郁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加强对高职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教会他们善于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自尊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和自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等工具,对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分别是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的2.692倍和1.617倍(95%CI分别为:1.591-4.555和1.296-2.191);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OR=0.724,95%CI:0.629-0.834).结论: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绪症状和较低的自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A3):9-10
抑郁情绪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突出的心理失调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三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并着重探讨了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调适学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心理特质.目前高职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恐学厌学的学习心理;焦躁迷茫的情绪情感;固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恐慌以及自卑抑郁等.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职学生端正认识、调整心态、自我调适,不断提高其自身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因高考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人际关系敏感、过高的就业期望等容易导致高职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为此,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实施行为训练,进行健康择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生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文章运用中医心理理论,结合实际运作探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情绪智力现状,同时为制定高职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使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对18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总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情绪智力分数与是否班干部、生源地和是否京籍学生等因素有关。提出高职学生情绪智力现状需要重视,并通过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加强情绪智力培养等途径来提升高职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