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出人才的涌现,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大力改革,成为人才的真正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回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材料《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相似文献   

2.
<正>在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逝世之前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在钱老之问的背后,还有一个钱老之惑。故事是这样的:钱学森一辈子都不看电视。有一天,他因耳背,突然对儿子提出要买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之问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4.
<正>"钱学森之问"究竟问的是什么前不久,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大师与世长辞。人们在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卓越科学贡献的同时,也在探寻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才使钱学森得以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宗  相似文献   

5.
查有梁 《今日科苑》2013,(10):66-67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贡献巨大。他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特撰写此文。钱学森的成才之道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志向远大,博学深专;其二,超越名师,重在贡献;其三,理工结合,全面发展。研究钱学森是怎样成为创新杰出人才的,对于我们探讨创新杰出成才之道,富有启发,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之一。  相似文献   

6.
查有梁 《金秋科苑》2013,(10):66-67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贡献巨大。他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特撰写此文。钱学森的成才之道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志向远大,博学深专;其二,超越名师,重在贡献;其三,理工结合,全面发展。研究钱学森是怎样成为创新杰出人才的,对于我们探讨创新杰出成才之道,富有启发,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学界、教育界的许多学者,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但有一个问题却鲜有人提及,那就是钱老在中国还没有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下村修作为绿色荧光蛋白质的发现者及其结构研究的开创者,与查非、钱永健一同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对下村修投身生物发光研究的经过以及取得多项重大科学突破的经历进行了梳理,并结合"钱学森之问"从多个角度对下村修的成才之路展开了分析。最后就下村修这个案例对杰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列出很多成就和数据加以佐证.这归功于改革开放,也是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当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自从提出"钱学森之问",人们更进一步反思不足.其实,除"钱学森之问"外,还有"周光召一问",即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做出多少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对话路甬祥     
<正>作为一名长期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记者,我和我的同行往往只关注于这些著名科学家们的求学经历、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而忽略他们同时又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深刻思考。诸如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前辈,曾提出过"竺可桢之问"和"钱学森之问"。本次采访对象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本刊记考在深圳专程采访了致力"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主要办量'的翱科公司与其创始人--副主席兼策略总裁高秉强及技术副总裁、翱科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陈凯博士.  相似文献   

12.
科学界有一句格言,“创造的秘诀在于求异”。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树一帜。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特异”一类的人。他们勇于发表异言,乐于坚持异见,善于运用异思。总之,他们的特征是标新立异。“异”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有人曾把“异想天开”贬斥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偏见。其实,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呢?异想,使我们摆脱了控制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超越了常规式思考的限制。有人也将“见异思迁”一词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已的人,这也是不恰当的。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从其产生以来,自然界是否存在客观辩证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辩证法概念发展的一般哲学史含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特殊转义是造成自然辩证法概念理解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哲学史背景下对辩证法概念进行文本学考察,是判别自然辩证法概念真实含义及其合理性的最可靠依据,是深入进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提,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陈光霓 《科教文汇》2012,(25):86-86,91
讲述故事的游吟诗人和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者。文章以传统西藏的说唱艺人"仲肯"和古希腊诗人"荷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对照游吟诗人的共通之处,说明故事的讲述人在"行走"中不仅完成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流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了凝聚群族认同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