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围绕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被称为“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4.
陈宝香 《四川教育》2000,(10):33-33
重视“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是重要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让学生循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那么不仅整个思维活动不是学生独立完  相似文献   

5.
蒋继跃 《成才之路》2011,(29):70-70
本文围绕着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每一部分中去,在“概念”的获得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自觉理解性;在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新方法的创设性;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开发学生的灵活变化性;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可以开启学生的勇于质疑探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重“过程”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好模式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土壤 ,是发展学生潜能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互动式教学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师生互动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过程的展开。要充分体现教育思想的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问题设置能力的培养。1.让“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任占刚 《成才之路》2011,(4):17-I001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多给学生留有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问”“做”“探”“用”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作为一种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超越过程 ,主要是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的 ,而培养这种人并非任何一种教育都能奏效的 ,只有实施创新教育 ,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提高认识修订版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三创”(教法创新、命题创新、新题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法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筛选,优化组合,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与学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我总结了“引入扫障──定位达标──深化提高”的练习教学法,集学生思考、探索、发现于一体,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命题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华章》2012,(29)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双导师制”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毕国芳 《陕西教育》2010,(3):40-40,42
实行“项目过程”考核评价,其目的在于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项目过程”考核评价的构建,及考核过程与考核程序的设计,以达到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丛培智 《现代教育》2003,(14):39-39
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规律,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人主旋律。但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在理论上是众说纷纭:在实践上是争奇斗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平时思考,而且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是:在“自然”创新教学中如何做好“加减法”。  相似文献   

19.
黄广成 《广西教育》2008,(32):46-46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