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东、陕西地区的西王母题材的汉画像石中,存在少数带有嘉禾图像的情况。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嘉禾的文献及汉画像石,可以发现,嘉禾并非西王母神话中原本具有的元素,只是在东汉之后逐渐与生长于昆仑的木禾融合、混用,方与西王母神话系统产生联系。在东汉之后的汉画像石中,嘉禾图像虽然并不多见,但是嘉禾与凡人侍者、鸟首神人、羽人等侍者形象共组,充分展现汉代人对长生不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是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着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汉代画像石刻作为汉代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从它的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可以形象地复原出整个汉代社会生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作为汉代祠堂画像石的代表集中反映出儒家"仁"和"忠孝节义"的思想,为研究汉代儒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的表现汉代男子的画像,主要从以下五类生动逼真的刻画了汉代的男子形象,即神话传说中的仙人男子形象、历史故事中的男子形象、下层劳动生活中的男子形象、执吏军人男子形象、百戏中的男子形象.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反映了汉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5.
汉代画像石中建筑图像类型丰富多样,艺术语言简洁概括、生动传神。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按照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主要分为礼制类建筑、城镇类建筑、住宅类建筑。从美术技法、雕刻技法、建筑图像的空间布局、绘画表现要素等阐述画像石建筑图像的艺术语言,透过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透视形象及其背后的意义,可见建筑图像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及其思想说明,当时的人们按照自己认可的宇宙模式排列,凝结了那个时期艺术家们的艺术思想和情感,极具形式美感。建筑图像作为画像石艺术图像的内容之一,其造型和思想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即通过图像艺术语言表达希望逝者进入天堂生活幸福的愿望。汉代的艺术家积累的艺术语言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为后代的建筑艺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前文字记载的西王母是个神话的形象,表现了原始母神主生杀的功能,到了汉代,文字记载的西王母由神话对象转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与崇拜的对象.但是图像表现的西王母与文字记载的西王母不同之处在于汉画像直觉形象地刻画了西王母形象及其随从,如三青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伏羲女娲、东王公等,这些图像才使西王母仙境得以完善.这些仙境的形象带有神圣的符号性,不仅是文字记载的补充,而且汉画像的图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因此,文字与图像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西王母汉画像美学意义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西王母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从神话、宗教的视角发散开去,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把凶神恶煞的西王母幻化为美丽的妇人形象体现的是人类欲望升华的象征,西王母演变象征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汉画像石中的吉祥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代的墓室、祠堂、门阙等的建筑石材装饰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及风物人情的重要资料。汉画像石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汉代其他物质文化遗存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汉画像石就是汉代特别是东汉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汉画像石中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美中不足之处是极少有人对汉画像石中刻画的大量的动物所表现的吉祥涵意进行专门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0.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石刻绘画形式,是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极具艺术价值、考古价值的瑰宝。汉代画像石以完美的线条语言、变化多端的构图方式、动态的表达形式和夸张的形体变化向世人展示出两汉时期奔放、雄浑的大汉雄风和气势。基于图像学视野分析汉代画像石,需要明确不同画像石的具体属性,遵循得体的分析原则,由两汉时期风俗习惯分析汉画像石的内涵。深入了解汉代画像石散点透视、对称均衡、分层分格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分析其内在的装饰性、艺术性、动态性、思想性等构图特点,从汉代画像石无言的形象中感悟汉代人们的信仰和不朽的思想,学习其震撼视觉、振奋人心的表达形式,从图像中感受动态的生命之美,并将其运用于现代纹饰、色彩、视觉表达艺术,传承和弘扬汉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像舞蹈进行解读,最终以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运用对汉画像舞蹈进行延伸、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图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通过以当时创作、保留至今的造型艺术图像在汉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图像能形象对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衬托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能在汉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22,(1):40-46
"小说"这一文体的含义极为复杂。汉代小说在内容上多依托古人或记载古事,运用譬喻、虚构等艺术手法,具有娱乐和政教的功能。河西屯戍汉简中有13条简文可视作汉代小说,包括韩朋故事、晏子故事、介子推故事和不见于传世文献的汉简小说故事。它们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留存于汉代西北边塞地区,丰富了汉代小说文献,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口头流传提供可信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画像石数量很多,其中有装饰意蕴的不在少数,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比如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当然画像石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绘画艺术的影响也很多,在这个方面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很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这一艺术风格.所以徐州地区的画像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5.
<正> 艺术的光彩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在今天看来,仍然以它独有的特色,焕发着不灭的光辉,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民族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我们认识祖国悠久辉煌的艺术传统,而且使我们能形象地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 画像石画像砖是一种具有鲜明绘制目的和创作意识的石刻艺术,产生于汉代“谓死如生”的人生观和“厚葬”的风气中。作为一种祠堂、墓室石刻,本来是一种费资耗财,崇拜鬼神的迷信活动的产物,而且画像石画像砖作为一种“画”,它的欣赏主体是死人的灵魂而非生人,但画像石刻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符合生者的意识和愿望,因此,实际上的欣赏者还是生人。这就决定了画像石刻是在两汉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之中重死者、轻活人、敬老朽、贱少壮的巫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画像石刻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出现,它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刚不是孤立存在的,尽管它的教育作用大于其他两个方面的作用,但是无沦哪一方面的作用的意义都是以社会功能整体的存在为前提的,这就使得画像石刻艺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墓葬活动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包含着明确的信仰指导。汉代墓葬文字是与画像石相关性很强的墓葬活动,从中可以了解到汉人在画像石制作过程中的周全思考和安排。《肥致碑》是汉代墓葬文字中重要的一篇文字,其人物描写透露出的道教气息对画像石的信仰认识有着重要的考释意义。汉代葬仪文书,记载了汉人在个人地位、财产等方面的宗教热情,也为认识汉画像石宗教思想增加了一个明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王母是中国古老的神灵之一,人们对她的信仰从未中断。西王母经历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由兽到人王,再由人王到神的蜕变,汉末以后位列仙班,成为女仙之宗,明代以后成为通俗化的祥瑞女神,逐渐走下神坛。本文将从小说这一文学载体入手,将两汉到明清记载关于西王母故事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进行罗列,分析西王母形象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8.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东 《少儿美术》2023,(3):31-32
<正>2023年1月18日上午,枣庄市少儿美术中心垂髫知汉·鲁南汉画像石少儿版画展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开幕。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出现于汉代,后代仍在延用,但分布地域和发现数量,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皆无法与汉代相比,故人们提到画像石时主要是指汉代画像石。山东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它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风味,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