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毅是运筹帷幄、横刀立马的元帅,又是才华横溢的新闻行家。他对军事宣传的精辟见解和关心军事报道的事迹,仍深深启迪着、鼓舞着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一九四六年六月,陈毅奉命率山东野战军进入淮北地区作战。时值新华社山东野战军前线分社刚刚组建,陈毅同志热情地带着记者向野战军机关首长介绍,要求部队各机关支持新闻工作。八月,我军在淮北取得一些胜利之后,主动撤出四个县城。这时,陈毅亲自写新闻,宣传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相似文献   

2.
忆田雨同志     
这是十一年前的事情.日子记不起来了,大约是1947年3月间.解放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田雨同志在平汉前线牺牲了.1945年秋天,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我们晋察冀和晋西北的部队,反击敌人,围攻大同.晋祭冀日报社长邓拓同志率领我们到大同前线采访.当时田雨同志表示非常羡慕,也想到前线去采访.可是,工作忙,腾不出手,他就没有去成.集宁战役,未歼灭归绥倾巢出犯的敌人.大同前线我军腹背受敌,主动撤退.举国注目的张家口处于东西夹击的形势下.我军为了保卫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集中主力于平绥路东段怀来地区,另一部分则转到平汉线北段发动攻势,牵制进犯张  相似文献   

3.
于岸青  孙又新 《青年记者》2020,(11):104-106
1947年1月13日,在鲁南前线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里,司令员陈毅接受了美国记者白蒂·葛兰恒的采访.次日,这篇报道以《访陈毅将军》的标题,刊登在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一版,并配发了陈毅将军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刊中刊     
戴邦说:新闻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戴邦3月间会见福建省新闻界同志时,就新闻改革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戴邦认为新闻是上层建筑;经济的变革、政治的变革,必然带来新闻的变革,这是历史现象。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论苏维埃政府工作任务时就提出新闻改革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后,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常请新闻界一些老同志和对新闻工作有研究的同志讲课。为给新闻研究生提供暂用教材,为从事新闻实践、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提供参考书,他们将商恺、田流、戴邦、吴象等同志的讲稿编成了《采访和记者修养》一书,将翟向东、丁济沧、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即将正式出版的时候,我去北京访问了戴邦同志,请他就办好新闻业务刊物问题谈谈想法。我们坐下来后,他把上午我留给他的《新闻爱好者》简介拿出来说,我看你们要办的这个刊物,栏目设计不错。当我告诉他《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仍然是月刊时,他笑着说,这很好,刊名挺贴切,希望你们下功夫办好这个刊物。戴邦同志今年68岁,刚刚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专心致力于《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撰写和组织工作。他说,这本书条目很多,难度很大,是很费功夫的一件事。本想腾出手来写一点别的东西,但是现在还办不到。  相似文献   

7.
你读过著名人物通讯《射击英雄魏来国》吗?论字数,只不过一千字左右,便把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全国战斗英雄,绘声绘色地报道出来.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是戴邦同志. 戴邦1917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已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多年。他当过记者、编辑,担任过报社、通讯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领导职务。他不仅写过一些好的新闻和通讯,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造诣,他的著作《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对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业  相似文献   

8.
哲人有言,假使一只蚂蚁在苹果上跑来跑去,没有什么所得,它对苹果发生不了兴趣,但如果它咬破了一点皮,就尝到了甜头。要是把我们的记者比做蚂蚁,那么,群众生活就是又大又甜的苹果;谁想撰写新闻精品,就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新闻,记者只要沉下去,就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新闻界老前辈谈新闻工作的体会,我印象最深的有五句名言: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范敬宜同志说,陌生地方新闻多。南振中同志说,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安岗同志说,脚底板下出新闻。经济日报总编辑庹…  相似文献   

9.
驻守在老山前线的35255部队战士张礼文,今年才20岁刚出头。近年来,他先后被全国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因而被人们誉为“战士记者”。小张是1984年1月从四川省铜梁县参军入伍,来到老山前线的。在前线,经常有新闻发生,有战斗的捷报,有干部、战士的英雄壮举,有后方亲人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无时不在激动着张礼文的心。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想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回忆《陈毅同志的亲切教诲》文中,给这位元帅加了一个头衔:"华东前线新闻报道的开创者"。这个头衔用在宣传部门领导或新闻机构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1949年在上海谈到干部的责任时说,打仗时要下命令,作战计划要你签字,许多指挥员签字时手就发抖,因为那关系着仗的胜负,涉及到许多战士的生命。政府工作、经济工作同样如此,要颁布许多法令,签订经济合同,拿起笔时手也发抖,有的时候真可谓“一字值千金”,手不发抖,也不现实。“手要发抖”,是对工作慎重、负责的表现。搞新闻工作和打仗不尽相同,但我以为,在写每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谈判 1949年1月10日,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结束,傅作义再次受到震撼,刘厚同责怪他一误再误,错过很多宝贵机会,这次不能再迟疑,傅作义才又派副司令邓宝珊随同周北峰继续和谈。14日清早,邓宝珊将军和周北峰骑马出德胜门(守军赵树桥师长系傅作义部属),由清河绕道到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进行谈判。见面时天津总攻还没有开始,聂荣臻同志告诉对方,上次谈判要求14日答复,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们羊城晚报有关广东抗洪救灾、107国道上的“追猪”、广州市南北水果批发市场“果霸”、广州“卖花女”现象等新闻报道,在广大读者和新闻界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如果要问这些报道取得成功有什么奥秘的话,我看最大的奥秘是报社有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24小时记者”队伍,否则就打不出如此漂亮的仗来。 所谓“24小时记者”,其含义是指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能做到思想上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时刻注视新闻事件的发生,而且在行动上做到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就立即奔向哪里,把新闻抢在前面,发在前面。由此可见,能称得上“24小时记者”的,都是一些素质好,责任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年代,我在前线作战地记者的时候,曾经历了一次冒险采访,或许由于那次采访的遭遇颇为惊险与奇异,虽时隔40余年仍未忘却。那是1946年7月,我跟随着华中新四军部队投入了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战斗。我参加的第一个大战役,是苏中如皋县以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9师的战斗,通称为“如南战役”。部队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6.
溧水县境内的迴峰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抗击国民党顽军的苏南反顽战役的主战场,2003年底建造在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旁的纪念馆正式落成。溧水县档案馆充分利用馆藏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为纪念馆布展提供了新四军和陈毅、粟裕等将军在溧水开展革命斗争的档案资料和实物,其中有陈毅、粟裕、王必成、江渭清等将军的照片、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致十六旅电文及抗战时期所用的文件箱、粮草票等等。同时还为黄南反顽战役中的“沈家山、上兴埠、铜山、观山、回峰山”等重要战斗提供了遗址图片和文字材料,使整个布展版面主题鲜明、史料翔实,全面…  相似文献   

17.
老将军走了,在今年早春时节;老将军没走,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眼前。“你就做我的新闻发言人!”1996年8月23日,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间病房里,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凝望了我一阵后说道。这哪能。将军1930年参加红军,从瑞金中央苏区到延安革命圣地,从陕北抗敌前线到解放东北战场……历经了中国革命的许多战役战斗,还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将军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报》上发表了很多文章,阐述了我军作战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战斗情况。他被当时的美联…  相似文献   

18.
袁良 《军事记者》2001,(7):10-10
八载播扬真美善,万众聆瞩“新闻山”;岂嫌窑洞油灯眇,但爱星火能燎原:畅论镰斧驱妖邪,笑论除弊惩贪官;不疑鬓皓丹心素,羞睹醇醪沾笔笺。这是笔参观延安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后写下的“感怀”。清凉山,寄托着我们新闻工作的特殊怀念。攀登清凉山途中,陈毅同志的诗句刹时在我们的脑际回荡起来:“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它  相似文献   

19.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同志《七大开幕》一诗中的后两句,前两句是:“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清凉山屹立于延安城东,隔延河与风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山上草葱木秀,文物众多,风景宜人,为历代游览胜地,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都驻此地,每天由此发出的正义之声传遍环宇,就更不能不被“万众瞩目”了。由于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关系,就“瞩目”又加“敬仰”,产生寻踪觅源的兴趣。实在感谢《延安报》的同行,由副总编苏若望同志陪同前往。《解放日报》旧址在清凉山的东  相似文献   

20.
香港凤凰卫视台记者魏永林,原是济南军区某师司令部作训科摄像员。他靠在部队练就的真本事,走进香港凤凰卫视台新闻部的大门,把新闻工作搞得红红火火。17年前,魏永林从河南遂平参军入伍来到某师“猛虎团”。由于他聪明好学,喜爱无线电,新兵下连后,他被挑进了团电影组。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调到师作训科,当上了一名摄像员。火热的训练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几年如一日,他深入训练场一线,拍出了许多鲜活的新闻。红旗渠抢修工地、濮阳抗洪前线等重大任务的现场,到处留下了他活跃的身影。1996年,在红旗渠抢修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