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当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冲击我们的不单单是大量多元的知识及知识半衰期的极速缩短,就连知识与信息的学习方式都随着全球信息化而有很大的改变。国际网络的普及将全面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影响学校教育的运作机制,因此各级学校教师应未雨绸缪,懂得利用电脑及网络来协助教学,让教学结合科技及信息网络,改变教学方式创新知识传授的途径。由于网络兴起,使得以全球信息网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方式(W eb-basedInstruction,W BI)蓬勃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的优点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老师,学到最想学的东西,使…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来临,网络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对教学领域来说,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直观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更快地走进诗歌。网络环境下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的建构,希望真正借助网络优势,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资源相关知识的搜集、整合、交流、分析,促进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人心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根本上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及整个社会教育的结构方式。本文论述信息时代的网上教学方式,介绍可用于教学的一些新技术并说明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上课、老师“讲授”的方式进行。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授课只好采用演讲的方式,学生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难以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育的优势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20世纪末掀起的又一次新技术革命浪潮,使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激荡。现代生活因此构建起崭新的“信息时空”,许多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更新与变革。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教育普及化及教育服务个性化,以期达到教育资源超时空共享,这就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  相似文献   

5.
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基于网络将成为普遍的教与学的方式。网络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环境,师生都会适应“网络生存”。  相似文献   

6.
邵允明 《语文天地》2011,(22):4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改变了一些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样,在教育教学上,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多媒体教学手段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仔细想来,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弊。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将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推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步改变了面对面获取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交互性好,教学过程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可以使教学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并且,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新模式,具有知识信息量大、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声像辉映、图文并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科研》2001,(Z1):88-89
1.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我们也是从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开始起步的.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运用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如果我们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不重视网络技术,仅仅满足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就难免不落伍.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最根本的是改变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  相似文献   

10.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internet和intranet),从而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校园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老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工作、学习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建网的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因而需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情景,探究式教学可以适应这种要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封闭的、交流单一的、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偏重于知识传授、轻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倾向,使学生养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兴趣。下面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课堂教学如何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学给学校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网络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网络教学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因为任何工具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如何利用它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过程,给当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过程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适合我们当前教学对象的知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该创新英语教学的方式,例如进行英文主持与朗诵的校本开发,这既可以让学校适应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方式,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作为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学习对象,适时选择不同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恰当运用,都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 ( E-learning)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 ,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 ,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使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上与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就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特有的作用 ,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课程一般指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互动教学成为当今音乐教学较为流行的方式之一,而互动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运用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促进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渐渐地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式,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学生掌握终生受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