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控制理论》是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背景,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相关专业卓越工程师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根据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适用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CDIO 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根据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实施基于 CDIO 工程教育理念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适用于 CDIO 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探索。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法为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国际先进的CDIO教学模式,从师资、实验设备与实践教学3方面对嵌入式系统教学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实验室设备与师资建设,围绕"做项目"的模式组织和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CDIO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将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简称CDIO)引入至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是增加航天专业学生实践比重、培养工程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给出了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途径,并描述了CDIO模式下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等具体内容,希望为目前航天或力学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CDIO教学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CDIO课程,提高产学研质量,改革实践教学来实现"校企合作—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设计竞赛"三者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年轻教师,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最终形成基于工作室环境的课堂、企业、竞赛"三位一体"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针对性、多元化、交叉互动"的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电气类CDIO工程实践课程的组织实施,结合国家"双创"环境和政策背景,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提出了一种将创新方法-产品创意-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市场推广作为课程实施主线的工程实践课程组织体系和实施方法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赋予工程实践课程新形势下的新内涵,将工程实践课程打造成CDIO工程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科研教学结合的三合一课程平台,从而形成打造一流专业的主力平台.该文所提专创融合方法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应用型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为解决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社会高需求与学生能力欠缺的矛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机械CAX类应用型课程为例,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生产项目式创新性教学,将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性教学运用于机械CAX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生产项目式实践和创新性研究。教学结合企业生产案例,突出CAX各个模块在实际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实际意义和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相关CAX技术在机械设计研发领域的实践操作价值,了解CAX技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实践证明,基于CDIO理念的生产项目式创新性教学在机械CAX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据CDIO的项目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制定了符合高校现状的项目实施优化方案;通过合理地组织、规划和实践,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该项目达到了CDIO的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该课程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其他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院校EDA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CDIO模式的EDA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践证明,在EDA课程教学中采用CDIO教学模式,避免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并在短期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据结构"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抽象程度较高的课程,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对巩固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国内外两所高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比较,针对我校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借鉴现代高等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改进我校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王玥 《林区教学》2012,(10):89-90
实践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理论知识的扩大和更新,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会做出调整。重点介绍如何在测量实习教学过程中实现CDIO教育模式,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实现CDIO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借鉴,并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遥感原理课程与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门发展性、现势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抽象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以CDIO与混合教学模式为基础,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且近年来在安徽农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遥感原理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表明,CDIO与混合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及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19-221
电类基础课程是本科生电气信息及控制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基于CDIO教育理论,打破理论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界限,合理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当前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要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意识、创新思想、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CDIO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成果,引入研究性教学和TRIZ理论案例,构建基于“I+T·CDIO”,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其人才模型、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研究性教学方法、TRIZ理论在CDIO教学中应用等,通过在CDIO中引入研究性教学与TRIZ理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升学ASiA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CDIO教育效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证明该教育方式适用于本课程,值得推广到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CDIO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增加学生对所学控制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认识,并及时将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本文对控制理论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本校CDIO试点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CDIO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提升工程师能力非常有效的工程教育模式。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模块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原理与技法、方案创新设计、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仿真、创新实例与分析五部分,侧重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模块,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二部分组成,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为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易铭 《职教通讯》2012,(15):27-30
分析了CDIO先进的教育改革模式、PLC课程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运用CDIO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路。结合现有实验实训设备与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与需要,以日本三菱FX2N系列PLC应用技术为重点,设计了CDIO的3级项目,就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等主要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笔者依据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探讨了基于CDIO理念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考核方法,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