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老师,得以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孩子:
  (1)我班一男生,亲戚问:"在家怕你爸还是你妈?"他快速回答:"我怕个屁呀,谁我都不怕!"
  (2)还有一女生,在家什么都不干,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可每次考试回来都像是胜利而归,乐呵呵的。有一次,妈妈问她题难不难,她回答:"简单得跟ˊ一ˊ一样"。考试结果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一,妈妈心里不平,埋怨起来:"我每天伺候你,牙膏都挤到牙刷上,洗脚水都倒现成的,你考这点分数对得起谁呀?"女孩儿说:"到啥年龄干啥活儿,有什么了不起!"妈妈又问:"你不学点本领,等我们老了,看你靠谁?"女孩不屑地说:"这个不用你操心,有我儿子呢。"妈妈无语了。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老师,得以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孩子:(1)我班一男生,亲戚问:"在家怕你爸还是你妈?"他快速回答:"我怕个屁呀,谁我都不怕!"(2)还有一女生,在家什么都不干,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可每次考试回来都像是胜利而归,乐呵呵的。有一次,妈妈问她题难不难,她回答:"简单得跟'一'一样"。考试结果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一,妈妈心里不平,埋怨起来:"我每天伺候你,牙膏都挤到牙刷上,洗脚水都倒现成的,你考这点分数对得起谁呀?"女孩儿说:"到啥年龄干啥活儿,有什么了不起!"妈妈又问:"你不学点本领,等我们老了,看你靠谁?"女孩不屑地说:"这个不用你操心,有我儿子呢。"妈妈无语了。  相似文献   

3.
李沐青 《辅导员》2014,(9):57-57
"友情"这个词就像一颗怪味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什么?你不信,那就尝尝怪味豆的味道吧!酸一天,我和一个同学正有说有笑,走在去学习电子琴的路上,突然,一个"大头钉"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我的身边,"大头钉"发话了:"嘿,青子,上次你的和弦水平还真高呀!呵呵!"我沉默……"那场面,差点没把全班同学给吓死!"我沉默……"小青青,那是你的独门秘籍吗?哈哈……"  相似文献   

4.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4,(34):77-77
有一次,我请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为在校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宣讲前,我问他:"你打算讲什么内容?"他说:"我就讲上课要认真听讲。"我说:"这算什么经验?"他说:"您观察一下,在您的课堂上,有多少同学能全神贯注听讲10分钟,有多少人能认真听讲20分钟……最后,一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一定是个位数,这样的同学,想学习不好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课前交流:(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及蒲松龄故居"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淄博市的淄川区,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纪念馆,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蒲松龄纪念馆师:有同学去过吗?(生:有或没有)若有,那请你说说,好吗?  相似文献   

6.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朱杰文对橄榄绿色的衣服感兴趣了。一天,爸爸带他去买新衣服。走到一家不怎么起眼的童装店门口,朱杰文往里一看,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两眼放光,硬是要拽着爸爸进去逛逛。他径直走到写着"清仓处理"的柜台前,  相似文献   

7.
你打算将来做什么?有的同学会说:"这跟我现在的生活有关系吗?"读了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志向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8.
6月22日 晴 许多同学都感叹初三的苦累。但我却说:"我是自愿的。"时间啊!这时间不就快到升学考了么?谁都不想"遗憾初三"吧!因此,这时间也是相当紧迫,一不留神就过了一天!就好比吞进肚子的饼干——一消化就没了。不少同学归家欲望强烈!常常在空闲之余发出如此感叹:"唉,想当年读初二的时候天天在家享受上网的快乐,可如今这住宿还真不过瘾。在家键盘还没搓热,又得回校了。  相似文献   

9.
建议书     
教育局的领导:你们好!五天的紧张学习之后,周六、周日应该是同学们轻松轻松的日子,可是,我们发现很多同学的周末过得并不轻松,甚至很无聊。“周末同学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是:有30%的同学在网吧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20%的同学整天在家看电视;10%的同学相约到路边踢球、聊天;10%的同学在街上闲逛消磨时间;15%的同学在参加校外的补习班;还有15%在家温习功课,看课外书。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周末在没有意义的娱乐中度过。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无法…  相似文献   

10.
凯丽的宠物     
蔡真妮 《生活教育》2012,(23):92-93
凯丽快过生日之前,有天晚上我在饭桌上随意问了她一句:"你知不知道哥哥今年打算给你买什么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1.
熊仕喜 《班主任》2014,(12):15-15
"如果你不小心弄掉了同桌的文具,正准备向她道歉时,她却冲你大骂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处理?"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意在让学生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小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一名叫王娟的女孩兴冲冲地站起来说:"她骂我,我也要骂她。"她的话引起学生们一阵哄笑,有人像是要证明她所言不虚似的,连忙应声说,她平时就是这样,谁惹她都没好果子吃。  相似文献   

12.
在职场     
《海外英语》2014,(3):36-36,64
目标:学习英语俚语和表达。 想一想:你对你的老板是什么印象?你为"来自地狱的老板"工作过吗?他是怎么样的?你理想中的老板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沈春玲 《教师》2011,(10):13-13
在放学时,常常能听到家长们的聊天:"老师说我儿子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可到了家里却挑食,有时根本不愿意吃饭""嘿,在家总是不听话,到学校就守规矩了"!何为"规矩"?为什么要"立规矩"?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它会帮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立规矩"并不是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学习和游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那么,为何孩子在园能守规矩,在家就不行,成为一个"两面派"呢?  相似文献   

14.
许雪梅 《辽宁教育》2014,(12):82-83
"你怎么又插嘴了?先听同学讲,把同学说的听懂,你有什么想说的再举手发言。""哎,这个班的学生太爱插嘴了,我的教学内容还没有上完呢!而且一插嘴还不知跑到哪儿了?我好不容易给拉回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爱插嘴的学生,被学生一插嘴很可能教学时间就来不及了,如经常这样,将会赶不上教学进度,在我们的心里始终装着"教学任务"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妹妹     
李俊俊 《新作文》2011,(5):22-22
我有个聪明的妹妹,什么事情都想试试看,还闹过不少笑话呢。 一天,舅舅给我们出了个脑筋急转弯:"有个人从四楼上跳下来,却什么事都没有,你知道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7.
谭柳青 《湖南教育》2010,(11):48-48
5岁的林林问:"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说:"好难吃。"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让他吃带苦味的中药水,孩子说:"好苦,我不要吃了。"妈妈说:"不行!你得喝,要不然你就得接着感冒继续咳嗽。”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孩子去乡下住了几天,“吃不好、没有玩具玩、没有画书看”,一轮“苦”下来,孩子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18.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9.
海棠 《小读者》2011,(3):65-65
新的春天开始了,看看你周围的同学,有什么变化吗?你觉得衣服小了吗?脚趾头还能"伸懒腰"吗?对啦,我们都长高了。  相似文献   

20.
刘艳 《考试周刊》2011,(47):16-17
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也不管你乐不乐意接受它,新课程改革来了。校领导无奈地说:"没办法,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一支粉笔也要搞课改。"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为了更新文化理念、开阔文化心态而疲于奔命。各种配套的比武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并且日新月异,什么"探究性学习",什么"同题异构",最近又衍生了"片段教学"。我很疑惑:课改要改的是什么,仅仅是形式或是名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