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生生理发育开始加速,认知和情感也开始加速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也开始萌芽。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般心理机制和心理构成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的心理系统,以及如何调试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德育应该是通向心灵,面向社会,指向未来的。它包含着对人性的解读,对生命的珍爱。高中时期是青少年从生理成熟向心理成熟的过渡期,是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人生理想、信念确立和整合的阶段。但由于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使得他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探讨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和矫治,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心理受挫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和欣赏。如果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来探个究竟、看…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维护自尊而采取与常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此种心理状态在中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原因(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知识面广,生理成熟得早。由于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故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每个人的深思,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师及专职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施教中,普遍感到当代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为此,本文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开始详细透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预防与矫治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山。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生理日益成熟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使青少年频频出现心理问题,如厌学情绪、人际关系不良、逆反心理等。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反心理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期必经的一段心理历程,也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误区。阐述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起因、种类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帮助家长和教师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抛砖引玉、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5.
对抗、叛逆常常与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德育教师帮助学生度过叛逆心理期.逐步化解学生与父母的对抗,并成功地将其逆反的冲动力量转化为成长的正面力量。且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继而挖掘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开出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源于对现存教育措施的抵触情绪.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说明他们的身心趋于成熟,开始观察探索、思考客观世界,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教育者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旁敲侧击法、真情引导法、实践体验法、潜移默化法、宽容理解法、欲擒故纵法、满足合理需要法等,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转化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成熟滞后,一些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聋生成长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此外,聋生个体的浮躁还会波及班级其他学生,最终危及班风、学风,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必须对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疏导。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消极逆反心理表现为其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有悖于教师、家长等权威者的正面意愿和期待,严重者体现为行为上的另类乖张。中小学学生群体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定的逆反心理,教育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对健康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建立起健全治防结合的逆反心理疏导机制,注意预防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隐患,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处理学生的逆反现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孙雁群 《师道》2006,(10):12-13
引起注意,发泄不满,标新立异甚至哗众取宠,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普遍表现。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对抗态度。是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常态教育要求的心理倾向。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这,应该是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标志。事实上。这些逆反情绪和行为表现于外的外显逆反者,往往受到教育者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