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历史教学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拟从创新思维和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作为职专历史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多创新,多设计探究活动,多设计新的教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适合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此略述一肤浅的看法,希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薪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是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历史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创新人格的培养贯穿历史课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其核心任务就是提倡探究学习,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历史思维能力,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学生的刻苦学习与兴趣学习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索质教育的主渠道历史课课堂教学,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培养其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慧芸 《考试周刊》2009,(49):154-154
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每门学科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我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历史教师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任颖 《青海教育》2002,(11):30-3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解,历史课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历史教学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有益的探讨。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怎样创新。3.改变训练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创新。4.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历史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使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厚实的基础;提倡探究学习,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测试模式,建立平等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出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我们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贯穿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得到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了国运兴旺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将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中学历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作用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从多维联想,怀疑求异、抓住矛盾、互相交流,对比推理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素质基础,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崔秋凤 《成才之路》2009,(34):35-3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即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下面本人仅就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朱熔基总理也指出:“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是党和国家的声音,这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教学法,面对世纪挑战,必须毫不含糊的作出自己的回答。必须通过我们的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唤起学生的创新个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关问题发表一己之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