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平等中的首席——浅谈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语文学科最能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教学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就不曾发生教学。如教学只是单方面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反响,教室里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就不是真正定义上的教学。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因此,交往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模式意义]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探讨这种教师与学生生命碰撞的活力课堂,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不仅仅是教师把知识的大门打开,灌输以知识内容。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12.
肖富安 《时代教育》2007,(7Z):102-10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因此,交往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当教学互动呈良性反应时,“课堂里出现生命的涌动”(于漪语)。这是何等让人神往的境界啊!事实上,从无数成功的课堂教学互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巧妙地应用了心理效应,从而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周圣山  董丽丽 《学子》2012,(2):46-47
现代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互动探究和交流应该贯穿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把握好有益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面临的教学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