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人们的印象中,上海交 通大学是与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科学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联系在一起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以及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邹韬奋、茅以升、蔡锷、黄炎培、邵力子、王安、吴文俊等都是交大的校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有180多名;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较年轻的校友也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上海交通大学在解放前就已  相似文献   

2.
冯明 《现代教学》2013,(12):1-1
前几年,曾经有一所教育质量很高,享有盛誉的小学举办校庆,评选“杰出校友”。其中两位入选的“杰出校友”,他们都是从该小学毕业后进入名牌中学,考入名牌大学,后又到国外顶尖大学留学。在校庆之际,他们却发文痛诉在小学阶段的惨痛往事,直陈学校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心理创伤。在令人错愕之余,该事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地质院校逐步成为以地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已培养出五万名各类人才,他们中已有20多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涌现出200多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有的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学校自考事业蓬勃发展,举办的本科专业都是国家和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同时还办有全国考委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的中英合作班。真诚欢迎有志青年到中国地质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4.
英伦遇校友     
初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令我惊讶的是,在英格兰东北部这个不算很大的城市,华人约占全市27万人口的千分之五;更令我欣喜的是,就在我从事研究工作的纽卡斯尔大学,竟然遇到了多位清华校友!年纪最长的是吴用舒博士,他是“文革”前清华力学系的研究生。本来在国外,人们熟悉后即使对导师、上级也都直呼其名,但他乡遇校友,格外亲切,出于敬重,大家仍按照国内的习惯称他“吴老师”。吴老师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被选入清华力学研究班学习。那时这个班中的学生均为各校的尖子,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现在仍在清华力学系工作的杜庆华…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10,(3):6-6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母校——一所全国名牌大学90华诞了。一校友问他有没有接到邀请函。他说没有。校友说,他们中当部级官员的接到了,其他人没有被邀请。我认为这很正常,你没有当部长、校长,请你去干什么,给母校丢脸啦;全国最有名的大学,是以培养国家领导人的摇篮为荣的,次一等的是培养省部级的摇篮也成呀。学校有级别,培养学生也得以级别论英雄呢!  相似文献   

6.
今年九月,我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研究生,从杭州来到了北京。《中国电大教育》编辑部的同志到这里采访,希望我能和电大校友们谈谈,三年多的电大学习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我很希望和校友们共同探讨,互相促进,这里我就谈谈如何搞好学习吧。在大学阶段,学习成绩是一个学生各方面努力的综合指标,也就是说要搞好学习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人所处的环境,抓的重点和走的途径都不同。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创业教育中,我着重用创业案例来分析创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特别是和学生一道对比分析校友的创业案例,学习校友的成功创业经验,规避创业风险,使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知道创业前要了解创业政策,进行思想和物质准备,并要按照创业步骤去设计自己的计划。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都是近几年里九江职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在创业教育中.我着重用创业案例来分析创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特别是和学生一道对比分析校友的创业案例,学习校友的成功创业经验,规避创业风险,使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知道创业前要了解创业政策,进行思想和物质准备.并要按照创业步骤去设计自己的计划.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都是近几年里九江职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的校友管理工作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具有成熟的形态、独特的理念、鲜明的特征,在大学治理结构和发展战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有关校友工作的理念、策略和举措值得中国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研究生》2003,(2):28-31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其前身是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建校107年来,培养了十万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校友有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邹韬奋、蔡鄂、黄炎培、王安、倪军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交大校友近200名;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较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初,崇明中学通过互联网向远在欧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多名校友调查:母校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传来的答案竟然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自主教育。他们这样留言:感谢母校,是母校让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无论在大学学习还是在异域求学,母校的经历和体验使自己收获丰厚,学习游刃有余,处事得心应手,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演讲的法则     
当众演讲是一门艺术,这里有许多技巧与法则。我认为,演讲起码有三个法则: 一、要具体化 两年以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位已上大学三年级的中文系高才生,一位已“下海”经商的没文凭的跑路仔,他们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13日晚,美国罗斯福大学(Roosevelt University)校长查尔斯·米德尔顿博士、副校长帕崔克·伍兹先生、国际部主任鲁比·李·富勒女士一行三人在北京郡王府参加了罗斯福大学MBA校友聚会,聚会现场气氛隆重而热烈。米德尔顿校长在校友聚会上致开幕演讲词。他在演讲中指出,校友是最能体现一所高校质量的力量,在罗斯福大学学习过的校友回到中国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也是罗斯福大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念书     
这里讲两个故事,都是与念书有关,又都刚巧与法律学习有关。我在香港大学的宿舍当舍监,看到这几年进了不少内地来的本科生,他们在内地大学先念一年,在港大继续念三年完成学士学位。三年前,学校进了一位来自内地一所工科名校的学生小黄(化名)。  相似文献   

15.
未央 《英语沙龙》2014,(5):8-11
青春是什么?对于象牙塔中学习的大学生们,正值青春年华。当你们抱怨课业繁重,上自习枯燥,社团活动繁忙。生活费拮据时。殊不知毕业后的人们有多么羡慕你们,多么怀念他们的大学时光。大学校园,没有生存压力,没有复杂人际关系。很多人在大学校园里遇到了他们一辈子的伴侣。康奈尔大学官网校友录上有一面留言墙(Big Red Love Stories)很多康奈尔校友都留下了他们在校园里的青涩爱情记忆。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育管理》2009,3(6):84-84
杨玉良院士赴任复旦大学校长后,曾对他的师生讲过一段这样的话:“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每一面墙壁、每一草一木都应当散发着育人的气息。年轻学子进入其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并由此激发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对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所大学也就成为了曾经在其中生活、学习过的每一位校友终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在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之际,我在小舍接待了郭、李二位老、校友。在交谈中,他们着重提出一些有关我国目前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外校友是母校国际化的生力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澎 《江苏高教》2002,(3):58-61
国际化大学必须以一流的师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国际学科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开放度高,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主要重点大学的海外校友人数已具相当规模,他们是身处全球科学技术前沿的精英,他们熟悉母校,热爱母校,关心母校发展。他们是母校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生力军,可以为母校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提供广阔通道,也是母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天然桥梁。大学应该自觉加强与海外校友的联络,创造优良的政策,工作,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其在母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速递     
动态2006年澳大利亚大学国际校友大会召开9月13日 ̄15日,“2006年澳大利亚大学国际校友会议”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会议中心举行。该会议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昆士兰州总理内阁部、昆士兰国际教育培训委员会以及昆士兰州各大学等多个机构联合举办,主题为:携手共进,共创未来。澳大利亚大学国际校友会议是由澳大利亚大学校友委员会倡导召开的会议,旨在为有着共同学习经历的澳大利亚校友提供一个建立和加强联系、发现共同志趣的绝好机会。第一届澳大利亚大学国际校友会议于1998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举行,此后每两年一次,在亚太地区不同城…  相似文献   

20.
去年暑期,我所在大学的校友从美国马里兰大学回校参加毕业30年的同学聚会。我带上儿子与这位海外校友见面,试图通过他让孩子扩宽国际视野。一番闲谈后,校友讲的一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这位校友的儿子在美国读三年级。一次,他儿子的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