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情境引入,思考质疑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生:小兔。(课件出示:小溪、树林)师:我们还跟着小兔到它生活的这片美丽的树林游玩,我们看到……生: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师:一场大雨过后,溪水怎么啦?生:溪水突然变黄了。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沿着小溪,朝上游走去,他发现了什么?生:他远远望见大象和野猪正在拔树。走近一看,一片小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溪水变黄了。生:我知道大象和野猪拔树使溪水变黄了。师: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大象、野…  相似文献   

2.
师: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的问题。(生自由读)师: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非常迷人,使我感到轻松愉快。生:我仿佛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师: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雪后是一幅美丽壮观的图画,给我们以美感。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生自由读)生“: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  相似文献   

3.
沈晓红 《四川教育》2004,(12):24-24
责编/许永强【案例】一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七色花》。课堂引入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珍妮靠七色花帮助干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书上的有关句子。生:珍妮撕下一片七色花回到了家。生:她用一片花瓣变回了一只花瓶。生:她用第三片花瓣去了北极,太冷了又用第四片花瓣回到了家。生:她还变来了好多玩具,因为玩具太多挤满了院子,她又撕下一片花瓣,扔了出去……生:最后一片花瓣是用来帮助一个有腿病的男孩子勇敢地站起来。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流程顺畅。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地叫起来:“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珍妮不把最后一片花瓣再…  相似文献   

4.
目标:1郾仔细观察每幅图,理解故事情节。2郾大胆尝试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表现。准备:大图书一本,电脑制作的图片若干,小图书人手一本。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前些天我们在逛街时,发现了许多美景,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看看这张照片上有哪些美景?(出示多媒体图片。)幼:东方明珠、金贸大厦、南浦大桥。幼:还有喷泉。师:这些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上海观光。今天还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谁呢?(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大恐龙。)幼:大恐龙。师:是一只超级大恐龙,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幼:大恐龙你好!欢迎你来上海。师:…  相似文献   

5.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6.
“坠”出的伟大《生命桥》中有这样一句:“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坠”是什么意思?生“:掉”的意思。生“:落”的意思。师:(举起一张纸条,手一松,纸条轻轻飘落)是这样落吗?生:不对,应该是“笔直”地坠下来的。生:老羚羊不会那么轻,有重量的。师:(举起一支粉笔,手一松,粉笔从空中笔直地落了下来)老羚羊是这样坠入山涧的吗?生:老羚羊坠下去要比这样重得多。因为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蹬了一下,所以老羚羊应该是重重地摔下去的。师:(一只手举起一支粉笔,另一只手重重地一拍粉笔坠了下去,摔成了很多段,然后沉痛…  相似文献   

7.
吴卫东 《四川教育》2007,(11):38-39
【镜头一】有一位教师在上《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就课题的阅读有这么一个片断: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生:再见了,亲人。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生:再见了,亲人。  相似文献   

8.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在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怎么知道的?"三徒弟:"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徒了,明天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师:读了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总是盼啊,盼啊!生齐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一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  相似文献   

10.
每期一题     
题:已知:、:,是复数,且}‘卜1,‘正明:}r气周=‘。 !‘一:,】里一补丁不飞1万-证法一用复数的三角法证明’:}‘卜1,设z二coso+‘Sin。, 之x二了,(eoso;+15 ino,)s则了=eoso一fs ino。:.}一兰二乙一}=1。 11一名.考11(’:1‘1=1,证法四:.‘一乞=!:}“变换法(利少}」11,z=1)万之来证明){:一之,! i之一z, {1一“一‘,__}兰二兰、(,八一七之、一}二: !叉一2.21!}之Z一2.之1}i一‘“,{eos(一O:)=二}之一z:}训l+r一么一2::}}:一:、}了1+,一2一2,·leos(e一0:)(’:!:卜}:}价一i==l),12 一一 211之证法二用复数的代数法证明(2)1=1-2才=l自丁万五丁…  相似文献   

11.
袁大坤 《四川教育》2006,(10):46-46
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出了一道课堂练习题:三·一班有男生29人,女生17人,女生增加多少人才占全班人数的一半?较多学生通过列方程:2(17 X)=29 17,解得X=6。教师看着不对,于是有了下面一段热闹的“循循善诱”:师:女生是不是三·一班的人?(生:是)师:增加的女生是不是三·一班的人?(生:是)师:女生增加了,全班人数有没有改变(?生:有)师:女生增加了X人,全班总人数就增加了多少?(生:X人)师:应该怎样列方程式?在这样细致地引导下,学生列出了方程:2(17 X)=29 17 X,解得X=12。从这个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片断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妥:①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头猪说:“加油啊」” —打一样食品。 答案:猪鼓励(朱古力) 你打猎打到一只很出名的猪,你说了句话。什么话?—打一样物品。 答案:耳卜!名猪〔夜明珠) 老鼠对野马说:“我昨天跟猫约会呢!”—打一种食物‘ 答案:鼠骗(薯片) 野马不信,揪着老鼠的衣服把它提了起来。—打一种植物。 答案:马拾鼠(马铃薯) 土豆要去跟包子决斗,可是前面有一条河,他过不去。—打一蔬菜。 答案:河拦豆(荷兰豆) 决斗开始了,土豆捅了包子致命的一刀。—打一食物。 答案:豆杀包(豆沙包)国两只蚂蚁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只很大的梨。打一国家名。答案一:蚂蚁甲:答案二:蚂…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我把其中的一副对联编成了一道数学题。 题目: 两位学者去郊游,见一位高龄老者。其中一位学者得知老人高寿后,便说出一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另一位学者稍一思忖,脱口而出:"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两人说的答案一样。问:这位老人多少岁了?  相似文献   

14.
吵架记     
男生姓名:吕泽超年龄:12岁性格特点:思维灵活但书生气太浓女生姓名:陆佳青年龄:12有余性格特点:心直口快、十分“记仇”吵架片断:吕泽超的一只手无意间放到了陆佳青的桌子上,陆佳青看见了,一声尖叫,原因是吕泽超入侵了她的领地。随后,拿起一枝铅笔,笔尖朝下,一下子刺了下去……“啊!!”随着一声惨叫,吕泽超痛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委屈地问:“我井水不犯河  相似文献   

15.
笑话二踢脚     
只有一根不好使妈妈要做晚餐了,她问儿子:“阿列克赛,火柴买来了吗?”“买来了,妈妈。”阿列克赛走来说。“这些火柴好使吗?”妈妈又问。“我已经一根一根试过了,只有一根不好使。”阿列克赛认真地说。闹钟坏了杰姆:爸爸,妈妈新买的那只小闹钟坏啦。父亲:怎么啦?杰姆:它呀,白天走,晚上不走。父亲:这不可能。杰姆:可是,您瞧,昨晚我睡觉时它指在七点,今天早晨醒来时,它还是指在七点。多出了十几个汤姆:爸爸,我把电视机拆散了,后来又重新装好了。父亲:为什么这么干?汤姆:我只想看看里面的构造。父亲:谢天谢地,你没把里面的零件弄丢吧?汤姆:没有…  相似文献   

16.
莉莉:啊!蜘蛛!杰克:好啦,莉莉。只是一只蜘蛛而已。别让一只小昆虫吓着你。蜘蛛:我很抱歉吓着你了,小女孩。我的一条丝断了,我就从我的网上掉下来了。莉莉:没关系,只是你出现得太突然了。蜘蛛:对不起。同时有件事我必须说,我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17.
注音识字: 平衡枯萎飘荡词语解释: 迷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耷拉:下垂。撒腿:放开脚步(跑)。小洋养了一只小狗,佳娜养了一只小猫,天天养了一只小鸟,浓浓养了一只小鸡。大家都有自己的宠物了,可是幸子什么也没有。因为妈妈说:“我们家是楼房呀,不允许养宠物的;养了宠物房间里多脏啊;还得每天给它们洗澡、散步、打扫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1.走进生活【录像提供生活片段实录:王大妈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单价:32元)、一双皮鞋(单价:68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收银员边盖章边对王大妈说:“一条围巾,一双皮鞋共100元。”王大妈的钱包里有240元,抽出一张一百元的递了上去。】出示例题:王大妈带了240元,买了一条围巾用去32元,又买了一双皮鞋,用去68元,还剩多少钱?怎样解答?生1:根据题意,用一共的钱减去买围巾的钱,再减去买皮鞋的钱就是还剩的钱:240-32-68。生2:我认为这样列式更合适:240-(32 68)。(一片赞同声)师:为什么呀?生:这样算简便,王大妈刚才就是这样付钱的,…  相似文献   

19.
镜头一:美丽的错误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我一边板书,一边跟学生交流。真的一心不可二用,我把第三个原因:“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错写成“一天离不开音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随即嚷道:“老师,你写错了!”我看了一下黑板,把头一扬,故作不屑一顾:“少写了一个‘也’字,也通嘛!无所谓吧?”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不同意。这时,我心中已经有了谱:“为什么呀?”这下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如果写‘一天离不开音乐’,就是说只有一天离不开音乐,其余的日子都可以离开音乐了。”“‘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一、区域活动评价实例之现状分析1.评价流于表面,错失幼儿经验的提升契机评价实录:建构区:搭建家乡的高楼和大桥。活动结束后,教师评价: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活动区中玩了什么有趣的事?A幼儿:我在结构区拼了一座房子。师:你真棒!小朋友你们都过来看看他的房子盖得好不好?漂不漂亮?(大部分孩子只是欣赏性地看了几眼。)B幼儿:我刚才搭了一座长长的立交桥,可是被X X一下就推倒了,C幼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