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2.
《唐雅》是明人胡缵宗所编的一部唐诗选本,共八卷,编于嘉靖二十八年,今存嘉靖二十八年文斗山堂刻本。共选唐诗1263首,分体按类编排。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著有《鸟鼠山人集》,是明中期较为著名的诗人,与李梦阳交好。  相似文献   

3.
蘅塘退士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他的《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虽然这是读者层次较低的一种唐诗选本,所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塾学子弟,但自问世后甚是流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名家手编的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253王之涣下注存诗6首,列首位的是《登鹳雀楼,一作朱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639页)。此诗被称为“盛唐代表作”,千百年来盛传不衰,赞不绝口。凡唐诗选本不选此诗者几乎未有。此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酣畅易记,虽三岁顽童,亦记忆不爽。又气势雄浑,哲理深远,千载而下,无人疑义。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5:“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瞩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搜玉小集》一卷,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的选本之一。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四库全书》以及很多古今学者认为其在排列上颇为混杂。但是本文认为《搜玉小集》有着潜在的排列顺序和暧昧的组织结构,我们将这种结构称为"藕块"结构。  相似文献   

6.
《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对首句中的“停”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停放.”②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停,,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③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唐诗选》同,云:“停,停留.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的语源,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至迟在唐代已经出现。兹将有关唐人使用“新闻”一词的资料及其出处逐一摘录于下:1、尉迟枢《南楚新闻》三卷(见《新唐书·  相似文献   

8.
我先后买了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有人问:买一种就可以了,何必都买?答复很简单:因为这四种书各有特色,并不全同。 (一)《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很多,以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清蘅塘退士孙洙有感于历代人民热爱唐诗,将其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  相似文献   

9.
《全唐诗》纂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当时由于急于求成,时间仓促,因而存在不少错误遗漏。《全唐诗》问世后数十年,日人上毛河世宁即辑有《全唐诗逸》三卷。解放后,《全唐诗》的整理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匡误、辑佚之作,而其中尤以《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八二年出版)所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成绩最著。近年,陈尚君同志在《全唐诗外编》所辑之外,复成《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  相似文献   

10.
从唐人笔记看唐代的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之盛,旷古莫比。据吴枫先生推算,“唐代进士科考生当在五万人左右,明经科考生当在三千余人,加上制科(即不经主考部门而由皇帝颁诏临时举行的科举考试),总计考生不少于五万五千余人”。“这是一个可观的文化知识层,既能著书立说,又能传播文化”,且不论现存的近五万首唐诗和近两万两千篇唐文,仅两《唐书》著录的唐人文集就有六百三十余种,而流传至今的尚有二百四十余种。在如此宏富的文字中,有一类规模可观的著述特别富有新闻传播的意味,因而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今存唐人选唐诗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12.
宋人欧阳修等所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2000多种唐人著作,这个数字显示了唐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但是这并不是唐人著述的全部,现代学者张固也、程章灿、陈尚君等又补充了大量的唐人佚著。这些唐人佚著的发现,对于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补辑27种《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的唐人佚著,并且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对这些著作进行考订,为唐人著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家父金性尧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第二编辑组副组长,曾参与了《唐诗一百首》(1959年版)的集体编写过程,以后又经历了1965年版、1978年版的修订重版过程,对于这样“一本八万余字的小书”,“一本年轻的读物,却也经历了沧桑,承受了创伤”,父亲有感于此,于1980年曾撰《(唐诗一百首)的沧桑》一文,发表于《读书》杂志1980年第11期上。  相似文献   

14.
列为国家“八五”规划的宏篇巨著《闻一多全集》(共12卷),是全面体现闻一多先生人格精神和学术贡献的辉煌篇章。由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整理的《闻一多全集》,包括第1卷,诗;第2卷,文艺评论·散文杂文;第3卷,神话编·诗经编上;第4卷,神话编·诗经编下;第5卷,楚辞编·乐府诗编;第6卷,唐诗编上;第7卷,唐诗编中;第8卷,唐诗编下;第9卷,庄子编;第10卷,文学史编·周易编管子编·璞堂杂业编·语言文学编;第11卷,美术编;第12卷,书  相似文献   

15.
图书和图书馆对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日一。”还以《隋书·经籍志·札类》有《周官和困》十四卷为例。《隋书·经籍志》为唐人所编。唐代其他的书也见有日。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代成通九年(868年)所刊,卷首就有精美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拜读了徐中舒先生等编注的《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9月第一版,1979年3月第三次印刷本),觉得该书优点很多。例如:它以类似纪事本末体为主要形式,以“王政衰微”、“春秋五霸”、“晋景、晋厉、晋悼三公”、“吴越”、“子产、晏婴、孔子”以及“晋、鲁田制、军制”等为中心来组织编目。对另一些内容少、但事件又较重要的传文,又另行单独成篇,分插于全书当中。这样,使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全貌,就能较完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7.
明代沈津所辑《欣赏编》是一部以玩赏、游艺为主题的丛书,有明正德间沈津刊本、明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以及明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茅一相本系沈津本之重刻本,茅本刊成后版片屡经剜改,不同时期的印本面貌有所不同。茅一相又有《欣赏续编》十种十卷,所收多为明人作品。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为了凑足《说郛》“二千余家”之数,曾选择《欣赏编》及《欣赏续编》的部分子目,作为重编《说郛》及《说郛续》子目的底本。明末《重订欣赏编》为书贾使用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为书坊射利之产物。  相似文献   

18.
选本与炒本     
书多如海,皓首穷经,也难读了万之一二。于是,自古以来,就有各类选本,选择出类拔萃之篇什,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有最大的收获,诚如鲁迅所说:“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流行,更有作用。……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集外集·选本》) 虽然选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然而,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产生过许多世代流传的优秀选本的。孔子的《诗经》,萧统等的《昭明文选》,冯梦龙“三言”,凌蒙初的“二拍”,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等等,所编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编撰两例     
王介甫选《百家唐诗》,当删取时,用纸帖出付笔吏,吏惮于誊录,易以四韵或二韵诗,王不复再视,故听选不皆佳。洪景庐撰《夷坚志》,急于成书,妄人多取《太平广记》中事,改窜首尾,别为名字以投之,径以入录,致为后人所訾。甚矣!著述不可假手于人也。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涵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浩瀚海洋。一千多年来,历代唐诗研究者和爱好者编出了数以百计的唐诗选本。较著名的,唐代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宋代有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明代有高棅的《唐诗品汇》,清代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然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选本里,恐怕还没有哪一部书的名声比《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