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是坚定“四个自信”最牢固的根基。历史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历史基础,为理论自信提供历史逻辑,为制度自信提供历史根据,为文化自信提供历史底蕴。历史自信深刻揭示了党的光辉历史及其与“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因此,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厘清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党自信是政党主体对自我全方位的科学认知和积极肯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其政党自信的生成根源于其政党品质的先天性、百年党建的内源性和百年历史性辉煌成就的有机统一。站在人民、政党和民族等不同的价值主体立场上,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而面对新时代新条件新党情,坚定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刀刃向内般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政党成员的个体自信。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历史伟业的精神密码之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是时代新人成长的内在要求。时代要求大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磨砺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清醒。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包含认知、情感、能力和行为四个维度,认知维度上增长大学生历史智慧,情感维度上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能力维度上提高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行为维度上让大学生投身历史斗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激发大学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锤炼大学生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斗争本领;创新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方法;优化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历史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精神动力与情感归属。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不仅关系其个体成长,而且关乎民族未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激励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也面临诸如缺乏整体理论认知、受到复杂网络环境影响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以唯物史观作为行动指导;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培养归纳总结与分析对比能力,以辩证思维审视复杂环境。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彰显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形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赓续与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重拾、强化和彰显自信的历史进程是其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政治根基、群众基础、物质前提基础之上的自信,集中体现为党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充分肯定和整体认同的情感态度与精神状态。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强化正确的历史认知,坚持科学的历史自省方法,具有开阔的历史视野,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自身历史进程、历史价值以及使命前途的高度肯定,是凝聚全党奋斗热情与奋斗希望的精神力量。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现实问题,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强大政党、把握历史主动、完成历史使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坎坷磨砺、历史成就、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树牢历史思维,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才能在更高境界、更广视野中进一步坚定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不仅体现重大政治功能,而且具有重要教育功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一致,发挥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内在要求。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与政治功能相统一,发挥好历史决议的教育功能是加强思政课教学建设的新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在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上下功夫,构建历史认知、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是发挥好历史决议教育功能的着力点。思政课教学发挥好历史决议教育功能,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8.
自信是对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某个目标的确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坚定自信的思想前提;深刻领会“三个自信”的来源是坚定自信的根本动力;增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历史责任感是坚定自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人的道路自信比以往更为坚定。从历史选择、历史成就、制度建设、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具有充分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道路继续前进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0.
坚定道路自信,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长期的艰苦探索后找到的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就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这一理论命题;坚定制度自信,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中华民族在几百年的复兴探索中,在反复比较、反复实践的艰辛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种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35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完全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1.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各个领域卷土重来,采取肢解史料的方式,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进行蛊惑人心的渗透式宣传,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诬蔑攻击一些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一定程度上搞乱了公众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在国内的表现,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应坚定唯物史观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易帜,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夯实党史国史教育,坚定舆论自信,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督管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张宇 《福建教育》2023,(13):33-35+4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供了可以聚焦的核心概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指明了方向。实践中,我们应该明确核心概念,聚焦、凸显历史自信;强化说理论证,内化、生成历史自信;善用辩证思维,全面看待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4.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教学议题与教学问题,形成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学议题为主干,并将教学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要探索构建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的着力点,突出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既要讲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要讲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展现深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明确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我们国家、民族以及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条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和充分肯定,对其拥有坚定的价值信念。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可以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探析,以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坚定道路自信的精神实质,进而满怀信心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我们党的"三个自信"的深厚的历史和实践依据,即对自身奋斗和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思考、对当前复杂社会环境的自觉驾驭和科学领导、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向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把握、对历史使命和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在实践中坚定自信,在认识中升华自信,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十六字"要求。这对于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和提升"三个自信",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道路自信就是对道路必然性、合理性、价值性的自信。从深层次看,它就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基本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坚定的政治信念以及理性的改革智慧。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面对各种杂音噪音,应注重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树立正确的道路历史观,这是基本前提;澄清误解误读,掌握道路的话语权,这是重要保障;破解发展难题,彰显道路的时代价值,这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定"四个自信"。要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领导核心,是坚定"四个自信"的践行主体,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动力源泉,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坚实保障。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百年党史是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党史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及英雄模范事迹教育和实践活动,让百年光辉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真正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教材和资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注入力量。用党史照亮思政课教学的底色,有利于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