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抓住“品读感悟”环节,引领学生深度阅读,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话题。在我们平时备课、上课,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教师的注意力都会聚焦到“品读感悟”环节,于是,情境创设、录像渲染、练习引路、音乐烘托等十八般武艺样样使出,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环节精彩了,整堂课才是成功的。那么如何抓好品读感悟环节呢?  相似文献   

2.
正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巧品妙析,才能促成学生的有效感悟,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在小语人呼唤追求语文"本真"的今天,我们依然发现在"品读"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一、剖析"品读感悟"的几个问题(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教师的备课缺少对文本的先期阅读,只是"拿来主义"地看看教学参考用书的文本解读。由于自己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生从字里行间品出深深的意、读出浓浓的情才是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欣赏语文。"关键词"是文章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结点,对文本整体把握、细节探究以及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教会学生寻找关键词,培养他们品读关键词的兴趣,以多种方法强化关键词品读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品读能让学生将文本无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抒情?一、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堪称经典,不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颇具特色,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  相似文献   

5.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争议之一:感情过“度”课堂进行到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英雄泪”环节,学习《水龙吟》的一位同学自主赏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从“遍”“无人会”中品读出了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无人赏识的悲慨。教师补充“看了”一词的品读。品赏之后,请这位学生朗读。遗憾的是学生朗读的“味”儿不够,教师就来点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7.
近来,"文本细读"成了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借鉴"文本细读"的概念用于语文教学,其意义则在于强调教师在整体认识与把握教材的背景下,对文本细致地进行感悟、质疑、品读和赏析,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8.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师对语文课堂本质认识的清醒,语言文字运用成为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关注的重点,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它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感悟、揣摩等语言"审美"活动,"语言表达"和"语言审美"二者是高度融合的。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赏析、品读、感悟等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完成对文本语言范式的学习,从而发展"每一位"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唯有仔细品读,深层感悟,才会领会作者透过文本流露出的深层情感,感受作品蕴含的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拿到这本书,当"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几个字映入眼帘时,出于教师的职业敏感,我认定它一定是一本好书,因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目前我们幼儿园所极其需要的。迫不及待地品读,让我找到了多年来孜孜以求的"让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以简约为理念,以扎实的读写训练为手段,追求干净、丰满的教学境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初读感知——细读探究——品读感悟";以"作者对母亲的称呼"为主问题;通过扎实的读写思训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通过品读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教学重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品读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应给予阅读更多的关注,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崔春燕老师的文章,细论品读之重要性,所援事例不仅丰富,而且分析透彻,言之成理,读罢,令人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独特感受、体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品读感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促进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了“品读感悟”。但是,到底什么是“品读感悟”呢?由于对阅读理念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等待学生去挖掘与感受,并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师的随意解读,而让初中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缺乏"品读""鉴赏"的机会,"领悟提升"更加无从谈及。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针对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找出品读鉴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法,让初中生在文本阅读的品读与鉴赏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与互动,真正领悟到文本中所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教材"珍爱我们的家园"的内容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充分地揣摩、感悟文本,从而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既在于粗略之"阅",也在于精细之"读",更在于精准之"评"。这是语文阅读课堂培植文本阅读吸引力、提升文本阅读组织力的重要依托。选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实践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安排品读教学,鼓励学生在倾听中感知情感温度,在诵读中理解情感深度,在品评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写中培育品鉴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品读素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20.
黄莹 《广西教育》2011,(16):47-47
品读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文本意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进行品读、赏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