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先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有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作为融汇教师智慧的驻地,在不断改进中渐渐走向完善,而"留白"艺术的运用更是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大部分老师渐渐意识到,"填鸭式""满堂灌"已不适合如今的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非常疲惫,而"留白"的运用,使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体会文章,而老师也能稍稍解放自己,使课堂不再紧张,也不再让老师显得咄咄逼人,让课堂由一师领导走向师生平等对话,也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空间内获得美的净化、美的教育。这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独特的语文艺术形象熏陶着、感染着学生有着紧切关系。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素质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重塑学生的人格。锻铸学生的灵魂,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融语文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为一体的语文课堂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把文学语言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有效参与。因为学生的有效参与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更加民主,也更能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但是,目前少数教师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还会看到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课堂上死气沉沉,只见老师一人在讲台前进行“独唱”;一种是课堂上热闹异常,老师学生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赛过茶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呢?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语文来说,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上的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魅力的课堂语言能够使得学生很快学会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应该避免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走入一些教学误区,对于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要进行提升,努力使自己课堂的语言魅力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助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独自"演说"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成了"主角",由于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去听、去看、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充当了"配角"或"听众"的角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低得可怜,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然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结尾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中赋有艺术魅力的乐章。我国古代《学记》指出:“善歌者使有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倘若能创造性地运用结尾教学艺术就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或深化主题、或心智敏拓、或美的熏陶。其实,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在课堂上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其认真投入学习中来,让学生喜欢你、喜欢数学课,首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堂中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大家都知道,如果长期让你面对一个面无表情、语言生硬的人,你会怎样?一定是反感;如果让你看个风趣幽默的小品,你一定喜欢、爱听、爱看,甚至有百看不厌的感觉。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有了答案,等待老师的肯定时,老师说一句"恭喜你,答对了!"往  相似文献   

10.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容易恹恹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那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先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有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达到的要求。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呢?笔者谈几点浅知拙见: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哑语文"现象十分严重。本文旨在对"哑语文"现象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话题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力,使学生能参与话题讨论,深入文本教学,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点击:"哑语文"现象的镜头回放镜头一:五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在教学《海伦·凯勒》的2-5自然段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沙利文老师的到来给海伦带来了什么?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课堂上只有一两个人举手发言。后经教师多次引导,仍然只有两三个人举手,让执教教师颇为尴尬。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可谓"春意闹枝头",一系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学生的课堂兴趣持续增强。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和老师及文本的思想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遍开幸福之花呢?近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语文主体活动式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工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规范、科学,简练、通俗,生动、幽默,能激发创造性就可以认为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学语言是教师讲授过程中的口头语言。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对老师有如下阐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好的歌手一首歌就让人深受感动并想继续听他的歌,好的教师稍加点拨提示就能使学生按他引导的思路思考下去,以致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由此可见,教学贵导。课堂上,教师循循诱导于先,学生孜孜求学于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教学资源进入农村小学,使农村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更是如鱼得水。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适当、有效地运用网络教育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语文的神奇魅力。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我们将课堂重点和难点轻松突破,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把语文老师从许多"有理讲不清"的尴尬情景中解脱出来。语文课堂优化了,教学情境丰富了,自此,语文课堂有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有学习的动力,会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激活教材高中学生往往重理轻文,用在语文课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实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彰显新理念的切人口。但在诸多教师的课堂里“起始时学生仿佛如小鸟啁啾,此起彼伏,后来在老师过口不过心的评价话语下,在老师不断重复学生发言的机械声音中,群情渐渐黯淡,课堂终于哑然。”这和老师在对话中善不善于接话头有直接关系。接着说,如何接呢?却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向语文课堂要效率,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作为老师,要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强制直接式"、"枯燥乏味式"的教学手段,往往会事倍功半;若能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让他们自愿地、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成绩。因此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自身教学特点出发,潜心研习,探索实施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对教学独特的理解和主张,展现教学的特色和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优秀教师的课之所以会让听者产生敬意,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们的“讲授”所吸引,其关键因素在于语言,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