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改革考试和评价手段的一种新思路--活动考核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如何进行考试以及怎样评价考试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关键.活动考核法就是能够实现“减负”这一目的的“考试”方法.活动考核法强化了考试的发展功能,把静态的考试变为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更应明确“减负”的真正意义,“减负”不只是从作业、考试等“量”上去减,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教师的授课艺术上去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减负!消除机械、重复、盲目、无用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相似文献   

3.
“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不搞统一考试”仅是“减负”的有效措施;而“减负”的本质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减负”,必须做到“减负”不“减质”,“学生减负,教师增压”,“用减负”减下来的时间,加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与提高质量同步实施。为此,我校拉开了新时期提高教师素质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减负”,这是当前教育战线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减负”道路崎岖漫长,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地说,将学生从当前如此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其趋势不可逆转。“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由于滥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要减轻的是过重的不必要的学生负担,但不是说学生学习不要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的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  相似文献   

5.
伏虹 《云南教育》2009,(5):26-26
学生减了负,老师压力更大了。“减负”不能减质,更要增效!这就“逼”着教师在课堂效率上认真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减负”是广大教师和家长们最熟悉的词。如何“减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可是,一些惯于用增加学生的劳动强度来争取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的学校和老师,面对“减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少上课、少布置作业、少考试和减少学生在校时间。据报载,某地有一个学校规定学生不能早到校,也不能晚到校,只能在规定的20分钟内进校。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少呆在学校,达到减负的目的。结果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隔着铁栅栏望校兴叹,或冻或热,或淋或晒。时间到了,校门准时打开,学生们蜂涌而进。进了校门,还…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09,(5):27-27
初中“减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尽管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尽管“年年叫‘减负’”,但依然是“年年负担重”。究其原因,仍然是中考“指挥棒”在发挥作用。有教师形象地说:“我们喊的是素质教育的口号,用的是课改新教材,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创新,但仍然走的是老路子。”“我们也想‘减负’,但考评我们的仍然是‘分数’。”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初中阶段“减负”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取消百分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中国教师》2004,(2):25-26
如果有人问现在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而学习”,大部分同学都会说:“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带来的直接回报是分数,这些看似平常的阿拉伯数字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学生变成分数的奴隶;家长们也会对学校的“减负”措施“阳奉阴违”,重蹈逼子成龙的覆辙。那么取消百分制后,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标准应包括哪些内容?江西省、山东潍坊市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 特长 评语”。新的评价体系首先取消了小学生考核百分制,设立优、良、…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11):79-79
浙江将“减负”与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升职挂钩 浙江省决定今后将“减负”工作情况与对学校评估,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挂钩。同时还将建立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并建立备查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长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近期对症下药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经常深入班级、学生当中检查督导 ,凡发现在“减负”工作中有违反规定的 ,学校除在大会点名批评外 ,还将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二是建立“减负”责任制。校长为学校第一责任人 ,班主长为班级第一责任人。为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该校还将“减负”实绩作为有关人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召开“减负”专题教师会 ,统一了教师的认识 :“减负”不等于松劲 ,“减负”不降低质量 ;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带着“减负”这个课题 ,对汾阳市个别乡 (镇 )的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调研。一、“减负”的现状教育部发出“减负”的紧急通知后 ,汾阳市各级教育部门积极行动 ,贯彻落实。今年开学初 ,各级教育部门对“减负”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到目前为止 ,已收到阶段性的成效。(1 )普遍取消双休日的补课活动 ,把双休日还给了学生。 (2 )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次数。 (3)制止学生购买属于搭配性的教辅资料 ,领导带头 ,全体教师坚决抑制通过各种渠道在学校出售省教育厅规定的教学用书以外的报刊、杂志 ,违者给以经济处罚。(4)有的学校实行“减负”…  相似文献   

13.
“轻负高效”敢问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20多年,49道“减负令”……但作业多、补习多、考试多、睡眠少、活动少等过重课业负担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依然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依然在呼吁:“谁能让我们的孩子快乐起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童年和发展空间还给孩子!”“减负、减负,减负刻不容缓!”可是,轻负高效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的困扰 1.学生“减负”,教师“增压”。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又更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于用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统考名次,如今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这就是目前的学生“减负”,教师“增压”。  相似文献   

15.
“减负”口号已提多年,但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受利益驱使而不顾学生长远发展;“以考定教”,急功近利;职业倦怠,不下功夫深究习题价值;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只能课下补齐.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减负”的落实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策略:制度与自律结合,提高教师师德;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把精力放在课前与课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的困扰 1.学生“减负”,教师“增压”。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又更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于用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统考名次,如今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这就是目前的学生“减负”,教师“增压”。  相似文献   

17.
时文选萃     
上海“减负”拟与教师工资挂钩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上海市黄浦区将把对教师“减负增效”的考核结果作为其晋升工资的依据。今后,该区评价校长、教  相似文献   

18.
试论合作学习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显形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等方面,其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这便有了我国教育界新千年头件大事——“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单纯依靠减轻学生学业量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承受的“隐性”负担——心理负担若不设法减轻,减负就不能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减负” ,时下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但这次“减负”和以前反对“片追”一样 ,人们仍习惯把教师当作造成学习负担过重的唯一根源 ,板子都打在教师身上 ,并且“减负”的措施又只是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动 ,只叫教师为学生减掉几本书、几道题、几次考试 ,未能把它放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大视野”中去追根溯源 ,因此难免出现一些片面认识和偏激的做法。我们要放眼看“减负” ,对它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分析和研究 ,追根溯源。  由图可知 :(1)“应试教育”根源产生了“应试教育”倾向 ,从而产生了学生过重负担 ,也就是说 ,学生过重…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责任是育人。培育怎样的学生?怎样培育学生?这样的话题让我们倍感当下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责任感。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减负提质"的相关要求,我校做了积极的探索,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生命绽放活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一、改变教师考核机制,让"减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对"减负"工作的最大顾虑是担心"减负"后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