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度追求哲理性和教育意义,缺失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物形象的正确把握、寓言文本的语言习得。直面小学寓言教学中误区,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体会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谈对策。  相似文献   

2.
林燿德《树》(节选)是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中的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笔者认为,哲理性散文的难点是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教师教学重点应该是对文本的解读。本文是笔者对该文的创新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寓言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寓言类文本的选编和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可以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的寓言类选材特点和寓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是学生进行工具性训练和人文性感知的重要资源。依循寓言的文体特点,教师教学时要紧扣细节,夯实寓言文本的语言训练;搭建平台,提炼寓言文本的主题意义;多元解读,促进寓言文本的价值迁移。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谈小学寓言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广东省南海师范曾爱珍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  相似文献   

6.
《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姬昌学射》《螳螂捕蝉》《一路花香》……一则则寓言,如同睿智之海孕育出的一枚枚灿烂的精神珠贝镶嵌在语文教材里。寓言对语文课程有特别的价值,研究寓言及教材中的寓言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意义。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寓言的一端连接着神,另一端连接着人。最早的寓言来自神话,神话的万物有灵是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寓言里就成为了一种拟人的童话色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喜爱。寓言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择定寓言文本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林燕 《教学随笔》2016,(3):78-79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习作能力的训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寓言教学存在着学段目标缺失、教学过程雷同,教学方式陈旧、说教意味浓厚等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本文从教材编排特点入手,采用比较教学策略,通过对寓言文本的比较,探究不同年段的寓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对寓言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习作能力的训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寓言教学存在着学段目标缺失、教学过程雷同,教学方式陈旧、说教意味浓厚等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本文从教材编排特点入手,采用比较教学策略,通过对寓言文本的比较,探究不同年段的寓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对寓言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寓言故事语言简练,情节细腻,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大比例的寓言文本,而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训练的好材料。寓言教学可以尝试整体感知理情节、研读文本解内涵、感悟明理揭寓意、关注表达品美点、联系生活促提升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寓言类文本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寓言类文本,但是更喜欢通过课外阅读来学习寓言故事。因此,教师可采取主题语境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寓言文本的特点、教学目标等,通过引入情境语境、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寓言类文本,理解这类文本的结构艺术、主题思想等。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寓言以篇幅短小、语言晓畅、思辨深刻为主要特点,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文学形式。对于寓言的故事大意及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生不难把握,大都在通读两三遍后,就会有所感悟。寓言选入教材作为一种教材文本,应该有比读本本身更重要的价值。寓言学习应该学什么决定教师的寓言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因其特殊的内容和阶段,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寓言教学的目标和操作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从适度有效,合理拓展文本、讲述故事,激活文本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读寓言故事能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寓言教学价值的挖掘,依托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并能把寓言故事讲得生动具体,理解寓言所包含的深刻道理。这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14):93-96
单元整体设计下的文本再构是指教师在单元主题下把教材中本来的内容进行改编、整理和建构,设计出基于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本文以GO FOR IT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例,提出进行文本再构的四项具体策略:单元版块的文本再构、处理新旧知识的文本再构、实现文化内涵的文本再构、借助情境的文本再构,旨在通过文本再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小故事,从中表达出某种教训,使人们对照自己生活所警惕,存着戒心。寓言作品,千百年来,不仅在中外古籍中比比皆是,而且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虽然教材几经改革,但寓言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丝毫不见改动。从表面上看,寓言教学很简单,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理解寓意,并能熟记,就可以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的文本解读须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具体学情,围绕单元教学的大概念进行。解读既要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系统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到单篇教学文本承担的独有教学价值。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为了教学的文本解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和群文阅读相互补充、彼此促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它们有效整合。温儒敏教授提出的“1+X”是整合的模式,整合的原则:一要有全局观念;二要聚焦,一课一得。整合的策略:以教材的单元选文为群文组织教学;以教材中的单篇文本和课后推荐的文章组织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为核心,打破教材单元界限,组织群文教学;以教材单篇和教师自选的文本组织群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寓言"寓意于事",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和独特的教学价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在内容上以先秦寓言为主,注重故事性,兼顾文言与白话,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在编排上由白话过渡到文言,高年级选文凸显思维深度,课后"复现"类习题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文本在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以故事主体教学为主线,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