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仔细揣摩这句话,不难发现它蕴含着两层含义,即数学不仅是形式层面的东西,是静态的知识;数学更是发现层面的东西,是动态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或因题目苦涩难懂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心理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姜冲 《成才之路》2010,(32):68-69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并在具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提出了"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等内容。纵观多年来的大纲与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年来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以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试题不断推出一些思路开阔、构思新颖脱俗的信息迁移试题,这些试题除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加  相似文献   

5.
姚远 《考试周刊》2009,(16):80-81
本世纪的初中数学教材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可谓是"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或登陆一些教育网站,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研究"新课标",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数学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数学教育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有幸第一时间实践数学新课程教材,感到既荣幸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列入课程总体目标之中,这一数学教育目标的调整,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重视,也让很多一线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和课例研究发现,学生在与生活广泛接触的数学活动中,产生了数学直接经验,这些数学直接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典型数学价值的"数学化经验",这些"数学化经验"则不断"分裂"和"生长"成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基本思想,这样反复循环就达到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7.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回顾近年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关注探究创新意识,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运动变化问题、推理论证问题和信息迁移问题是考查数学创新意识的主要题型.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数学特别难学。通过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部分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中考数学的研究发现,其最大亮点之一是"自定义"型试题的命制."自定义"型试题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设问巧妙,对运算和推理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考查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中科院院士李邦河教授曾说过: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推进,数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它着重培养的是人的思维。"学习迁移法"是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变式训练则可以实现思维从模仿向创造转移,由单向性向发散性过渡。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这样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不妨尝试从以下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赵美贞 《考试周刊》2010,(52):102-102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在高考的考试中,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计入总分,而且数学总分文科160分,理科200分,所占分值较高。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一种科学在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可见让学生学好用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升入高一,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门新的学科,尤其是现在江苏的新教材,想把数学学好用好,其实并不难。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市高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来探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注重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再实践的学习过程.我们仔细分析我们身边的案例,不难发现"提出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已知的数学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数学知  相似文献   

14.
束镇文 《考试周刊》2012,(44):46-4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走进今天的课堂,没有一节数学课学生不在体验、活动,乍一看,似乎很符合有效课改要求,但细细琢磨,不难发现,"貌似"并非"神似","活动"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把握上的缺失。下面是我在调研中所听到的一节数学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宁夏教育》2012,(1):34-35
近些年来,我们的课改似乎有些浅尝辄止的味道,从"满堂灌"走到了"满堂问",就停留在了一个层面,少有新的进展。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是一些优质课,也不难发现: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有了民主和开放,但一些老师对“活”的课堂出现了“失察”或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本文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堂课教学中遇到的此类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对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转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吕金远 《辅导员》2010,(10):60-6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面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19.
"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得到数学生活体验,能很好地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进而能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倪伟平 《教育探索》2000,(10):29-30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数学思维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凡是数学思维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凡数学思维对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做负迁移。 数学思维对学习产生正迁移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如习惯性思维对知识的稳步增长和理论体系的巩固完善是不可缺少的。直觉思维对知识的直观洞察力,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组织性、深刻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数学思维也会对学习产生负迁移。通过对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许多错误源于思维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