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以哪些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值得探究的“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熟知“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现象,提出困惑,积极思考。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僦计》时,我引导学生在认识了统计图后,根据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壮华 《广西教育》2014,(21):54-54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一节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让学生敢于提问。  相似文献   

3.
杨毅园 《教师》2011,(7):46-46
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学段目标中,对于5~6年级段的要求是:"学生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习惯于运用指导性的语言进行课题环节的引导,虽然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目标;但却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广大教师的心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再看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参与教学活动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不能积极去探究学习,那么教师讲得再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谈谈从学生发展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突出数学课堂的活动性,目的是要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五让。一、问题让学生提新课程的质量观认为,一堂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思考了…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探究式学习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课堂探究的灵魂;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史料呈现是课堂探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课堂教师是满堂灌,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直接解惑。而现在的课堂教师是满堂问,学生随便说,最后由教师"大一统"。这样的课堂,问题都来自教师的预设,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体现。而课堂上学生自由阅读、自我设疑、自主解答,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实践活动,是引领学生踏上质疑问难的坦途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到多少;不仅看学生知识的多寡,更要看其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刘锋 《山东教育》2013,(11):40-41
问题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教材知识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师有意设置或学生自读互研过程中发现的课堂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一、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启发导入、自读互研、课堂讨论和归纳创新四个环节。1.启发导入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数学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本文阐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提出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辨析错误问题等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内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收获,它表示教学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合.高效课堂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看学生学了多少,自主性调动了多少,思维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多少,学习能力提高了多少.在政治课上实行"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使学生爱上了政治课堂,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思考、讨论、探究、表达,而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平等对话,实现了知识共长和情感升华,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也使政治课堂更加高效.但是,在实际构建高效课堂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课堂到课外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教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擅长的领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师在知识上闻道在先,有着知识上的优势,再加上师道尊严的心理优势,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常演不衰的"教案剧"。教案即剧本,教师成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能充当看客与听众。"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什么?"答曰"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所以笔者认为通过一些问题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宁夏教育》2011,(10):65-6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也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设计。最后的结果,不是虚晃一枪,就是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6.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所谓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表述具体明确、适于探究、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多层面展开: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提出问题具有示范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发现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积极创设问题意识的理论背景在我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上课很安静,都认真地听课,却很少主动提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目标来获取知识.然后学生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思考问题和板书解题过程千篇一律,很少问为什么这样做?还有第二种方法解吗?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几乎没有"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等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物理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物理学习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堂物理课中,不仅要看教师教会学生多少物理知识,更要看学生参与了多少实验活动,掌握了多少物理实践技能,再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感受.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及时地把已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对已学知识是一种及时有效的巩固和创新.下面就这个话题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余德海 《文教资料》2014,(19):170-170
"学贵有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探究,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善于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心感悟、理解历史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