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言中共中央七号文件指出:"国家几次系统监测资料显示,青少年体能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心肺功能,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句句都砸在我们体育工作者的心坎上。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世界体育强国、整个体育事业欣欣向荣之际,而青少年体能水平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据笔者对周边多所中学进行的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和课余活动计划中体现出了体  相似文献   

2.
高小燕 《教师》2014,(15):21-21
正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产生的。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学生的视力、肺活量水平、体能等素质连续20多年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旨在通过学生每天活动一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旨在提升学生体能,健康学生的体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唱响阳光体育主旋律,实施快乐教学,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普遍参与到阳光体育中来,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运动技能储备做基本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指出儿童青少年体育不强的确切含义是体能不良和运动技能不济。表明"课程体育"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不足和不力。通过对家庭体育教育概念的阐释,指出家庭体育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终身体育基础之基础,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储瑞兰 《广西教育》2014,(13):115-115
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能)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新课标理念,转变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体育课堂中可实施"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即每堂课利用5~10分钟时间,通过基础训练动作或是借助简单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体能练习。以下,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课课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多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新课标明确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为此,我们要将增进健康、提升体能及体育中考三者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12月13日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近二十年持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日益增长趋势相违背,作为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值得深思与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是田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新课标学校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中长跑项目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长跑项目遇冷原因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中长跑训练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调查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指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需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来实现。最近一次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中小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中小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却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1/4;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防医学的发展,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高校体育应把对体育认知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体育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同时,健身不能长期停留在身体活动的层面上,不仅要追求体能的提高,还要追求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3,(9):12-13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严重下滑体育课边缘化透支学生体质体质监测有望改观学生健康状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严重下滑主持人提示:近年来,青少年的耐力、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广东省中山市曹步中学校长李天虎:在国际体育项目的竞争上,中国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体育健将,以至于许多人都兴奋地欢呼中国成为体育大国,但是转身面对自己的下一代时,却心虚  相似文献   

12.
王祖正 《教育》2013,(16):40-41
2012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发5周年。5年来,全国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间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都在有序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得到有效执行。学生在校时间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能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不在校的节假日时间能否参与体育锻炼?有待于我们的考证。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大关中学1000名学生节假日期间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3.
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个社会的和谐甚至是民族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学生身体发育,包括: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的持续增长,速度、肺活量、耐力、爆发力等体能指标却在持续下降。本文阐述了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现状,对其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表现尤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逐渐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质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党和国家为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所实施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体育,但不  相似文献   

15.
王成 《黑河教育》2014,(5):78-78
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各项教育活动的标志。发展学生的体能不仅对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重要作用,还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中国人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无论是健身房、公园里,还是操场上,处处呈现出热闹非凡的锻炼景象,国人的身体素质有了迅速的提高,然而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并不容乐观.我们对我校120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面临体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学生增多等重要健康问题.同时,对目前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此我们想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等相关部门,共同关注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共同努力,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和将来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现状和水平做基本判断与分析。认为青少年体育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方面没有弄清楚体育的本体,混淆了体育的本体性功能和派生性功能;二是价值方面因缺乏本体意义上的体育信念而急功近利。指出,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强化体能是一种超越的主体精神追求;青少年体育现状诉求一种超越的体育观;强化体能是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体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现状和水平做基本判断与分析。认为青少年体育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方面没有弄清楚体育的本体,混淆了体育的本体性功能和派生性功能;二是价值方面因缺乏本体意义上的体育信念而急功近利。指出,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强化体能是一种超越的主体精神追求;青少年体育现状诉求一种超越的体育观;强化体能是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体观和超越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肥胖学生增多,应引起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的普遍关注,扭转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等,以提高和改善学生体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几十年体育体能测试,当代中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的意志力、拼搏劲等非体能因素的观念不强,德育教育需要加强。文章从德育教育对初中体育教教师参与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从体育教师培训上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到体育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以期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