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制约我国传统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的分析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中积极的形式和内容的重塑,寻求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智慧、当代效用,为解决当代社会健康问题、体育健康发展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想,丰富现代体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对私人空间的承认与保护,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千差万别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结果。当代私人空间的拓展,对当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私人空间的拓展优化了体育文化生存空间,使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工具属性,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私人空间的拓展又对体育文化本身进行重构,拉近体育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促使新体育观念的形成。最后,私人空间的拓展使身体叙事成为可能,体育文化中身体意象空前丰富,唤起人们被压抑日久的欲望、快感与冲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梳理当代西方学界关于体育空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脉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约瑟夫·马奎尔以英美等国的在地体育为例,论述了体育与空间和地方的关系;布迪厄则以法国为例,明确提到了一个体育场域的存在;约翰·贝尔则以现今文化地理学对于地景的处理方式,将体育地景视为一种人类体育化的文本.以他们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者,对体育空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果说“空间”是一个基础的、宽泛的概念,阐明了“体育存有”对时空的依赖,那么,“场域”就将“空间”内一个看不见的“社会关系”呈现在读者面前,“地景”则是对当代体育全新形态的一个全面概括.这些概念虽然不是来自同一学科背景,但共同的指向其实都是“体育存有”的空间问题.无论采用空间、场域,还是地方、地景的概念,研究者的焦点实际上都是关注体育空间里的“人”.解决了体育存有(sport being)的空间问题,不仅有助于体育地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也有助于从更新的视角理解当代的体育存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进行讨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中心在其“精神内核”,“文化空间”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本观念”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赖以存续的社会基础在当代全球化与强势竞技体育文化涵化下正面临着淡化、异化、同质化等严峻问题。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以"从差异入手、从时间点发现、从同一系统之间的状态出发"的社会变迁思想视角,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场域变迁和文化系统前后状态之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存续应鉴照"多元共生"的社会特点,应打开封闭环境以葆惟新,应在沉潜中解禁狭隘的视域,需在对峙中选择性重塑;要以时间之维寻找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从"技"上下功夫,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实践体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拓展学生体育的思维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妍 《体育科技》2001,22(2):62-64
以创新教育改革为基础,从拓展学生体育的思维空间角度出发,阐述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如何加强学生体育的思维活动,体现体育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十七大”报告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总要求,论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之辨证关系。针对具体的应用于体育文化来说,从民族性出发对比中西方体育观念的差异,以及从体育文化时代性的视角来探讨当前中国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村落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痛点,村落发展需要利用多样化的特色资源,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宝贵机遇。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研究村落体育空间,彰显村落多元文化价值,从文化视角分析村落体育的文化诉求,丰富村落体育研究锚定点,在定位村落体育空间发展,保护村落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满足农民的体育文化需要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促使农民拥有更加美好、健康、幸福的生活,形塑村落体育空间。该文对内蒙古地区村落体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展开分析,全面考察内蒙古地区村落体育空间,判定乡村振兴战略与村落体育空间的关系,深度分析内蒙古地区村落体育空间发展要素,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形塑内蒙古地区村落体育空间。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21,(1):6-11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再次强调了"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举办了"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体育强国精神建言献策双向交流会",针对城市体育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诸如如何创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如何解决体育资源的均寡,如何通过举办综合体育赛事带动城市发展,如何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等,邀请江苏省部分地级市体育局局长与体育学者进行交流与对话,为城市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启示。从"体教融合"的背景出发,提出政府部门以青少年体质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效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全民健身新内涵、新业态、新定位、新认知出发,提出城市体育资源的配置服从"先土壤后庄稼"的原则,在健身管理方式、服务模式、健身空间结构、资源供给两端、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从文化与特色资源出发,提出创新、观念认知、"全时空泛在"和"浸没式"传播体验等方面举办体育赛事;从体育旅游和体育消费出发,提出通过体育赛事带动体育旅游业、体育消费空间转型升级等方式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