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优秀作文选》同志:你们好!当我在贵刊的2006年第6期中看到《春草散章》时,感到很眼熟,因为标题似曾相识。后来我查看一下临近中考时所做的复习题,又惊又怒地看到雷同文章,只是段落被删了几节。更遗憾的是作者是杨林雪,而并非朱玉洁。对此,我很惊讶,但更多的愤恨。是的,那是一篇佳作,我相信朱玉洁欣赏此文,也许她想向我们推荐。可是,我为杨林雪抱不平,我不赞同朱玉洁的做法。那是对自己,对作者,对编辑同志,对读者的不尊重,我们不愿意看到一篇美文竟成了抄袭之作。为此,我希望老师们能够“还真实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兴斯顿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的大小是第一块的2倍,第三块的大小是第二块的2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  相似文献   

3.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数个月前在某中学看到课间的一幕。这是个县城的普通中学,有手机的同学不多,通信仍然是同学之间最普遍的沟通方式。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都会将信件领回来交到同学手中。这天和平时一样,班主任廖老师拿着一摞信走进教室,同学们停止了打闹,扬起脸看着老师,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廖老师一边念着名字,一边把信递给学生。当念到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廖老师却皱着眉头,盯着那个小男生的脸,迟迟没有把信交给他,小男生望着老师,诧异,迷惘,不解,胆怯,还有忐忑不安。终于,信拿出来了,却听廖老师说:“把信打开,我和你一块看看好吗?”小男生…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教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问学生“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陶醉”,教师予以否定并纠正为“喝醉”,理由是“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我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教的,学生考试也是这么答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考察工作.临时决定听听四年级的课。四年级某班正在上语文课。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讲第17课《麻雀》。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6.
文雨 《甘肃教育》2007,(12S):1-1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尊重可以体现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然而,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与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尊重”具有了多重的选择性,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指向。简而言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晚辈对长辈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之外,被“尊重”者的身份和特征,也会使得受到的“尊重”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王熙凤责罚丫鬟,丫鬟跪在地上,一语一叩头。王熙凤喝令打嘴,丫鬟浑身发抖,抬起头来等候,王熙凤又喝令丫鬟:"你自己打!"那个因贫穷卖身的可怜女孩,开始用左右手分别打自己的双颊,一面痛苦地哀号,一面用力地抽打,眼泪和打出来的血同时流下。大分裂时代中,一个王爷,喜欢吃血痂,王府之内的几百位官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轮流接受鞭刑,等到伤口结痂,王爷就掀下血痂下酒。另一桩有名的"儿口承唾",  相似文献   

8.
一读到“尊重”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对“长辈”、“老师”而言的,其实不然,尊重还包括对同辈,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可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人交谈,与人共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了尊重自己,就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好高骛远,或否定自己,或者急功近利。学会了尊重,会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自信、愉悦、充实、有活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反之则会造成自卑、焦虑、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相互尊…  相似文献   

9.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尊重”的误区1.全盘肯定——“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对于学生的见解、表现,教师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加以肯定。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茫然困惑。“圆的周长”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中画了一个最大的半圆(以图形出示)。教师课件出示后问学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一下后便有人回答:“我看到里面有半个月亮。”教师微笑着点点头。受此“启发”,另一名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江苏教育》2007,(11):44-45
教师职业,平凡却责任重大。校长在依法治校、维护公正的前提下,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肯定教师的点滴进步,尊重他们的内心需求,让教师保持乐观、平和的职业心态,使他们获得为师的尊严与快乐.才能真正树立起“我很重要”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案例】:“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个教学片断对比第一次教学:我出示算式“76—39”,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一生回答:是37,因76减3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76减39等于37。  相似文献   

12.
从阐述"尊重的理念"入手引向"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并采取大量的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分析了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15.
在网上看到一堂高三作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叙事类散文的写作指导,执教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青年教师。他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现身说法,告诉学生怎样写叙事类散文。这个构思很好,课堂上开端的创设也很不错。上课后,这位老师由近年来高考中少有考生写叙事类散文说起,指出:如果到时能写出好的叙事类散文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更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可接下来的环节出了问题——老师发下自己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让这位青年教师大跌眼镜:“我不喜欢你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一堂高三作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叙事类散文的写作指导,执教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青年教师。这位老师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叙事、抒情类散文的创作,常有作品见诸报端。他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现身说法,告诉学生怎样写叙事类散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尊重学生的方法,认为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快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尊重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的心态,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尊重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人格和权利、兴趣和个性,既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富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热情、创造的...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的疑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一聪明、帅气,学习了很多"知识",但一一的"人际交往"和"自然探索""创造想象"存在不足。家长或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优势势能的,一一就是一个优势势能突出的孩子,从案例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