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释了"屰、逆、(广,屰)(斥)"等三字."屰"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广,屰)"的形体构造为"从广,屰声"的形声字,不确."(广,屰)"是会意字,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2.
考释了“、逆、 (斥 )”等三字。“”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 ,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 ,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 ,“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的形体构造为“从广 ,声”的形声字 ,不确。“”是会意字 ,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 ,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3.
释“竟”     
分析了“竟”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从“ ”下从“兄”的会意字。“竟”字下方的部件“兄”为人的祝祷状,而上方的部件“ ”则表示“否定”义。“竟”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人的祝祷活动的终了。  相似文献   

4.
释“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5.
释“習”     
本文分析了“習”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上为扫帚状下为“日”,当为会意字。“习”的形体义为日出天亮以后,人们便起身拿起扫帚扫地。“习”一词的本义为重复义。  相似文献   

6.
释"竟"     
分析了"竟"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从"干"下从"兄"的会意字."竟"字下方的部件"兄"为人的祝祷状,而上方的部件"干"则表示"否定"义."竟"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人的祝祷活动的终了.  相似文献   

7.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8.
释"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介”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介”是“从人”且在人形的两旁各有一小点的会意字,小点为火花状。“介”字的形体义为焚人时的火花状。“介”的发生背景是燎祭仪式中被焚之人所扮演的沟通天人的中介角色,其本义为“中介人”。进一步讨论了“介”在卜辞中的“求”义和“副”义的两种用法,梳理了“介”早期词义的发展脉胳。  相似文献   

9.
释"叚"     
通过分析"叚"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叚"为会意字,其字形义为一人借给另一人从岩石上捶击下的碎块状.根据"叚"的同源词的情况,"叚"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一人借给另一人从岩石中捶击下的赤色玉石.  相似文献   

10.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11.
释“喜”     
分析了“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上“ ”下“口”的上下结构。“喜”字为会意字,其形体表示人们在面对具有浓烈喜庆色彩的鼓时发出欢乐的呼喊声。“喜”一词的上古音本身即;为人们在欢乐时发出的愉悦赞美之声。  相似文献   

12.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释"起"     
徐山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32-132
本文分析了“起”字的篆文形体,其初文形体构成当为“从已,从辵”的会意字,《说文》认为“起”是“从走,巳声”的形声字,不确。“起”字的初文形体义为小儿能站立起来走路。  相似文献   

14.
释"曹"     
"曹"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上"(東東)"下"口"的会意字,"曹"字的字形义为以言词审理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说文>对"曹"的形体分析"从(東東),在廷东",不确.  相似文献   

15.
释"禅"     
首先分析了“禅”字的构成部件“单”的形体义以及“单”在卜辞里的用法。“单”的甲骨文形体义为树干状,作为树干的“单”可以用于燎祭活动,即焚烧树干去祭祀天神或祖先。卜辞里所谓四单的“单”,其功能就是将树干用于祭祀,而置树干之地自然就是祭祀的场所。“禅”当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用树干祭祀,《说文》解释“禅”为“从示,单声”的形声字,不确,为缺乏历史演变的分析手段所致。  相似文献   

16.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7.
释"嘉"     
徐山 《培训与研究》2004,21(4):11-12
本分析了“嘉”字的金形体,从词义和形体的演变关系来说,“嘉”字是经由“(女力)”→“加”字形的“嘉”义→增形孳乳为“嘉”而戍的。“嘉”的形体构造从发生学角度分析,是在“加”的形体基础上增添了部件“蛊”所形成的会意字。  相似文献   

18.
谈“艺”     
“武艺超群”的“艺”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艺”,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手中拿着小禾苗正要向地里栽种。金文“艺”与甲骨文“艺”字形完全一致,人的形象很逼真。小篆“艺”字,左上部仍然是小禾苗,禾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禾苗植根于土;其右边的人形则不太像了。这个字古代也写作“埶”。又因禾苗是草属,所以楷书“艺”的上部增加个草字头。后来因为这种形体不能显示读音,所以又在下面增加了一个声符“云”(“云”与“艺”读音相近)。这就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字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从人、从卩、从大、从女等主近形旁字相互通用这一规律,着重揭示,甲骨文中由这些义的偏旁组成的字,多是国族名、地名和人名,即字人、从卩为国族名、地名,也就是这一国族之“人”的通称;而从大或从女,为人名,则分别是该国族男子或女子的专称。本文依据上述规律对一些甲骨文字作了新的考释,其中有些为后世字书所无的字由于有了形、音、义的认定,也成为可识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肖騤 《语文知识》2010,(3):82-83
文章主要考察《说文解字》中含“从X”的字在形体上的结构类型:既有独体结构,又有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有“形+形”、“形+义”、“义+音”、“义+义”等,只有“义+义”型才与六书中的“会意字”相当。文章认为,六书不等于汉字的结构类型,其中可能有部分重合,但总体上适应的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