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英雄始终受到人们的敬拜,独享佳誉。他们睿智机警、骁勇善战、化险为夷,拯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让人叹服的英雄,他们或是征服者,或是救世主。对英雄形象的描述大概经历了古希腊文学时期、文艺复兴时期、骑士文学时期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四个时期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解读四个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分析时代特征下的英雄形象,并浅析西方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英雄成长自希腊史诗起即成为文学作品重要的主题。英雄受难、英雄学艺、英雄除害……在这种主题模式下,《哈利·波特》系列给我们讲述了魔法界男孩哈利·波特的故事,他在历经灾难的童年、磨难的青春、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伏地魔之后,最终成长为一位魔法界的英雄。  相似文献   

4.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塑造英雄形象是战争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当代战争小说叙事中,英雄形象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符号,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史观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与当代作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雄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三体》塑造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冷酷的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主义在文学中必然呈现独异的色彩。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英雄主义大致经历了文化启蒙的个性英雄主义、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理想化的"扁平"英雄主义、充满反思性和悲怆感的英雄主义以及"反英雄化"、"祛英雄化"的演进过程。只有将《三体》置于近百年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衍变中,才能对其英雄主义的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做出更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载体与传播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形态,儿童文学消费与接受也随之出现新的特征。以英雄形象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在此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种种缺陷。当下英雄形象至少要具备真实性、时代性、趣味性与多样性,才能让儿童乐于消费与接受。我们可以塑造这样的英雄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真实的英雄、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科学家、见义勇为者、平民英雄和影视明星等。英雄形象的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英雄形象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红色英雄"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英雄叙事特色,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的美好允诺对全国人民具有一种强大的召唤与凝聚力量。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是一个大量产生英雄的时代,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十七年文学"的宏大叙事。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通过讲述欧阳海成长的故事,塑造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英雄。对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进行再解读,就是分析那个时期的作家"如何建构起这样的历史叙述,在建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冲突和调整",才最终完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叙事。  相似文献   

10.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英雄史诗。主人公吉尔伽美什的英雄形象经历了由善恶同体的半神式英雄到勇敢与怯懦共存的凡人式英雄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神主宰世界到人对抗神并渴望人自己主宰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这诸多英雄形象中耀眼的一颗。本文试就林冲性格、处事中二重性——"忍"与"不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军旅文学中的英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从"高、大、全"模式化的神性英雄崇拜到完美英雄解构再到个性化、人性化英雄的重塑,它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反映出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等各范畴的价值规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在历史转折期,这种影响与变化更为明显,本文着重论述了从建国后至今,英雄形象嬗变的轨迹,分析其变化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中,常有作者写入英雄形象,来帮助自己表情达意的现象,这就是用典的一种。如何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呢?首先要明确类别,英雄大体可分两类:一类壮志未酬,一类功成名就。第二,无论引用哪类英雄形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有所寄寓。因此,要注意把英雄形象与作者的经历思想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答题时,可用下列语言套用:诗人追慕英雄,以英雄自比(自况),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或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表达建功立业的决心。下面以第3册的几首诗词为例进行分析:1.《蜀相》中写诸葛亮看题目可知,杜甫在诗中写了心目中…  相似文献   

14.
新谍战剧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宏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英雄形象具有很大不同,相对于传统革命英雄"根正苗红"的出身,新谍战剧中的英雄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经改造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这种转变看似是对英雄出身的松动,实际上更强化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更说明意识形态的作用。新谍战剧中的女性形象由样板戏中的去性别化,到宏达革命历史题材中的小资产阶级受制于无产阶级,最后在新谍战剧中成为性别牺牲品。这一切都说明新谍战剧如同戴着镣铐舞蹈,还要故作步态轻盈。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空前绝后地把自我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既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英雄情怀。这使他的词中始终充溢着一种典型情绪———英雄情结,具体表现为“英雄志”、“英雄气”、“英雄梦”、“英雄怨”、“英雄泪”、“英雄笑”。“英雄志”是他典型情绪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文学牛仔"的英雄形象从出现到确立再到呈现出一种消解的趋势,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牧牛王国"的崛起为小说家提供了美国文学本土化的新素材,"文学牛仔"在传奇冒险故事中登场并随"一角钱丛书"的流行初具英雄形象。随着20世纪初美国西部踏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文学牛仔"被牛仔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其英雄形象的消解反映了牧区社会衰落时牛仔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英雄意念起源于现实世界中强烈的缺失感。法国社会经历了 18世纪极富理想色彩的启蒙与充满英雄主义的革命之后 ,却无端堕入令人窒息的停滞与倒退。古已有之的英雄情结因此便在艺术的世界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十九世纪法国现实的多棱镜将由来已久的英雄形象幻化成了三种类型 :宗教化的“救世”英雄、誓不回头的“希腊式”英雄和扭曲变态的“异形”英雄 ,促成了古典、宗教及世俗理想主义的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18.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业史》是代表十七年文学实绩的一部作品,在革命政治因素的侵入下权威地规训出了时代呼唤的英雄形象。然而《创业史》却是柳青写的"生活故事"而非解释政策的历史读本,在这些"生活故事"中,探讨革命政治叙事怎样规训出时代英雄梁生宝以及其他农民,梁生宝又是怎样主动接受规训成为拯救者,并受到尊敬,相信这种探讨对理解一代中国人的人生经历、精神历程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