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诗歌创作经验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中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诗歌美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的创造、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的深入探讨和透辟的论述中。这些观点对诗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论中的以禅论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以禅论诗之创作。在此方面,古代诗论往往把参禅与论诗歌的构思、灵感的产生、创作的心理准备以及领悟前人的创作经验联系起来,而集中点则在于“悟”;(二)以禅论诗之欣赏,它追求的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超验之悟;(三)以禅衡诗之高下和以禅评诗之意境,古代诗论家以此表达他们的诗歌理想观。围绕着以禅论诗,古代诗论家还展开了不同观点的交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禅学对诗学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陆游的诗论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并吸收了传统诗学思想。陆游对诗歌创作、诗人修养及诗歌风格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论系统。陆游的诗论一方面真正解决了抒情诗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批判了江西派,并对宋代诗论具有一种纠偏拨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在文学思想多元发展的情况下,钟嵘以“情性”为基点的诗论思想启发了历代诗论家,成为后世论诗的圭阜。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也是一个诗论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创作是复杂的,他曾把自己所写的诗歌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无论是就诗的内容还是就诗的风格而言,讽谕诗和其它三类诗是截然不同的,而白居易的诗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结合自己的讽谕诗创作,来论述诗歌产生的源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玄学思想方法对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有较大影响。委运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诗境的平和淡远;言意之辨尤其是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使诗歌意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冥观静照的思想方法又与诗歌的静态清趣之美有直接关联。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士族、古文经学与中古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朝时期,中国的诗歌理论有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诗论名著。当代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儒学衰微和玄学兴盛所致。本文认为这是与士族地主的兴起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起主导作用相关联。士族地主不同于汉代宗族地主,他们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强大的宗族,以世积文儒、位居清要,性尚通脱、重视自我及侈情奢华为特征。玄学的兴起和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都是缘于士族的习性及其对思想文化的新好尚。中古诗论家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的诗论体系都是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收了玄学及其他有益的思想成分,是儒体玄用而非玄体儒用。  相似文献   

10.
对朱光潜和叶维廉二位诗论家的代表作《诗论》和《中国诗学》进行比较,旨在发现两代诗论家的不同着眼点及其在诗论研究上的意义。叶维廉运用文化学很好地解释了中国诗歌"以物观物"的原因,发展了中国诗歌发生论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伟大诗人兼诗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对《毛诗序》有着继承和发展。他继承了《毛诗序》中的"讽谏说"和"六义说",但同时将"发乎情止乎礼义"发展为"直笔"和"实录"。白居易诗论中的要求文学真实反应现实和政治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2.
南朝诗论并没完全偏离于儒家诗教,仍不乏有坚持儒家正统观念的诗论家,如萧统、刘勰、裴子野、钟嵘、挚虞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论著作中不仅力倡诗歌向文学的政治、伦理教化和道德内涵回归,而且以此为武器反对南朝绮靡诗风,反对纵情,反对过份华艳和浮野。南朝诗论还发展了儒家诗教说对诗歌自身规律的认识,重视诗歌本身抒情言志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唐是河南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名家荟萃,流派众多,创作丰富。他们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以诗人及诗人群体的个性化心态为中介,以诗人的传承演变为归结,在诗歌创作中各自追求一种美学风貌。他们都打破了盛唐古典抒情诗优美和谐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诗歌境界,为推动中唐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时期,用自由诗体创作新诗,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诗论家梁宗岱,于二十年代中期在法国接受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的理论后,便向国内介绍他的象征主义诗论和创建新诗格律的理论主张;同时讨论了中西诗歌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已故诗人海子和戈麦除了卷轶浩瀚的诗歌作品外,也创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诗论。比较而言,海子诗论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的诗歌内容的执着追求;而戈麦则更倾心诗行自身语言的推进与其表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对杜甫诗《偶题》进行分析,认为诗人从审美总体上,联系自己生平的创作实际,就诗歌的历史、理论和创作加以总结,是老杜最重要的诗论。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论家叶燮是康熙九年进士,做过宝应知县,终因秉性耿直,不善趋附,任职不到一年半就被免职。他晚年寓居江苏吴县横山,招收门生,设席讲学,并于教育、教学之余,游览名山巨川,写诗论,从事学创作和研究。叶燮的诗论作《原诗》,强调教育方法与创作方法统一,诗歌教育与人格教育统一,事物普遍规律与诗歌特殊规律统一,系统地阐述了诗歌教育本质、诗歌创造规律,诗歌审美教育等问题,并对中国古代学史上的学现象和代表诗人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从诗歌审美教育学角度看,它是难得的诗歌教育本。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简单而深邃"著称。弗罗斯特能够由简单而抵达深邃的关键在于他的"隐秘性"的创作思想。弗罗斯特的"隐秘性"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论中讲究"含蓄"的创作美学,不仅在文本表现策略上有相似之处,在审美上也有相近的超语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艾青在中国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论话语形态的一大特点就是现代品格,作为一名诗论家,他把一个诗人的智慧和思维融入其中,是独特的诗人型的诗论。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树奇葩,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的开拓者、引路人,而雪莱则是浪漫主义文学巅峰时刻的最重要诗人,他们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通过从他们诗歌以至人生思想的演变中所表现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各自诗歌思想的演变,即华兹华斯对革命由激情到失望,而雪莱则一如既往,奋斗不息。这有助于读者将诗人的诗歌与思想相联系,进一步了解他们诗歌的社会意义,评价两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