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认知心理的运作。现阶段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探析语篇的连贯性。在理解语篇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语篇的外在形式,还要有效地开展心理认知活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和预设内容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中的缺省预设和原型理论在解读语篇连贯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证实了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语篇的研究、尤其是语篇理解的研究受到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深刻影响。语篇被看成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的创造活动。语篇活动连接着生成和理解两种活动。以往的语篇研究虽然也吸收了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但从不同程度上把接受者的心理过程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而认知观的代表则认为,语篇理解者的意图和心理过程同样重要。以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语篇理论,把交际者的知识系统纳入了篇章语言学描写对象的范畴。语篇理解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心理加工过程,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把认知心理学引入阅读理解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认清理解的实质,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益和理解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包括隐喻在内的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可依的,即可以从人类的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理解。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隐喻可以用来形成表层的衔接关系。读者先对语篇进行心理层面的认知,进而理解语篇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振  王雷红 《海外英语》2014,(4):205-206
语篇连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论述语篇连贯的构建,分析了语篇的对称、心理、数量、距离和顺序象似性原则在语篇连贯构建中的作用,指出象似性是语篇连贯构建的重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永  徐慧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21-123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旨在解释语言即时或实时的产生与理解的过程。在语篇的加工与处理中,心理空间理论把语篇中出现的各种实体、各种关系和过程理解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时于语篇中的指称、同指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提供了同一、可靠的方法。本文在心理空间理论的指导下,对叙事语篇中的指示现象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人称指示语,指出了其与传统语篇分析的不同之处及其在语篇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隐喻的翻译不仅涉及概念的理解,也涉及原文和译文文化意象转换。英文经济语篇中含有许多隐喻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对英文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翻译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我们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从而促进英文经济语篇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罗丹 《海外英语》2012,(16):220-222
认知语境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篇的认知心理依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通过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关系,探讨其在语篇生成中的过滤功能以及在语篇理解中的解释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话语是近几年一直很受关注的语言学研究话题,它将作者的意图导入语篇之中,帮助并引导读者组织、理解、评价和反馈语篇的命题内容。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来分析经济评论语篇中的元话语,说明经济评论者通过元话语实现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连接,体现出评论者对现实经济状况的看法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境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篇的认知心理依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通过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关系,探讨其在语篇生成中的过滤功能以及在语篇理解中的解释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为语篇研究,特别是语篇连贯性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由加利·帕尔默创建的文化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将语言、文化和认知整合以语篇研究为主要内容,将图式理论运用其中,构建语篇情节,挖掘其中的认知性和文化因素,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的相互交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阅读的本质及阅读理解的模式,从而说明“相互作用”模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理解模式,并就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言任意性原则长期占据着结构主义和形式语言学的统治地位.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的象似性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法结构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或象似性关系,对象似性问题的研究成为语言任意说的有力补充.从语篇展发的角度,通过语料分析,可以看出语篇的象似性是语篇视角在语篇构建时的具体表现,它对于语篇的逻辑理解和组织连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是现今二语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深入地研究。在现有的基于图式理论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该理论的运用局限于语篇理解,本研究认为,无论是运用输入技能的语篇理解(阅读语篇、听力语篇),还是运用输出技能的语篇生成(写作语篇、口语语篇)都可以且应该与图式相关联。研究图式理论与英语语篇的内在联系,使图式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作用于英语教学,是高效处理英语语篇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语篇,探究名词化现象在级阶转移、信息结构、语篇类型、文体功能和民族心理诸方面的表现。以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理论、和对比语言学等为理论指导,在功能与认知、文化和语篇语言学等视角下,结合实例的剖析,开展英汉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认:语篇的构架是一个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本文将尝试基于这个理论来探讨语篇中的视角转换现象,旨在为语篇衔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英语名物化的功能与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名物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理论对名物化都有过讨论。分析不同语言流派对名物化的研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名物化在构建语篇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展示名物化在语篇构建和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对名物化的功能与认知研究将有助于语篇教学,特别是科技语篇的写作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话题是语篇语义成分和作者修辞意图的集中体现,话题统一和连贯是影响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因而实现语篇话题连贯很重要。本文以某高校102名英专学生的英译汉作品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话题连贯视角探究:1.译者如何建立对原文话题连贯性的理解;2.译者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连贯性;3.译文话题不连贯的原因。研究发现实现话题连贯需通过外在形式和心理认知,以期能促进译者在译文中实现话题连贯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衔接与连贯是研究语篇语言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隐性与显性衔接决定语篇理解的难易度.读者必须善于发现衔接,才可以较小的认知努力理解语篇的连贯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研究阅读必须从思维开始。本文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大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宁 《考试周刊》2009,(20):102-103
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讲,语篇连贯是一种心理表象。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心理认知因素,从对线性连贯、整体连贯、构建认知语境三个方面的把握,将整个语篇理解为连贯的语篇,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听力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